库斯科古城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与南美其他城市一样,矗立于城北丘陵之上的耶稣像,保佑着山谷里的这座城市——一片红砖、红瓦的世界。


作为这块大陆最悠久的持续有人居住的城市,库斯科曾是印加帝国的首府,充满了历史、传说和神话。

关于印加帝国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太阳神为了将阳光普洒人间,赐予人类文明,就把自己的儿子曼科·卡帕克和女儿送到人间,并赐一根金手杖,叫他们去寻找金手杖插得最深的地方,在那里建立“太阳帝国”。曼科兄妹来到库斯科盆地的瓜纳卡乌利山,抛出金手杖,金手杖深深陷入地下不见了。于是曼科兄妹按照神的意志,在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海拔3500米的肥沃盆地,建立了世界中心——库斯科,曼科·卡帕克成为印加首代国王。

印加人把印加帝国称为“世界的四方”,同时将首府库斯科分成4个行政区,以每区为起点修筑了通向印加圣地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中心地带为宗教活动频繁和行政部门集中的地区。从事苦力和手工艺劳动的普通居民都在附近郊区,外围则是由向库斯科提供粮食等供给的村落组成的卫星城。
在第九代国王帕查库提和第十代国王图帕克·尤潘基的统治下,库斯科一度达到繁荣的顶点。尤其那位第九代印加王,不仅是位好战的君王,还是一个出色的城市开发者,他将库斯科设计成美洲豹形状,建造了著名的太阳神殿,以及面对着如今武器广场的宫殿,并使河流改道穿过城市。后来的西班牙人惊奇地发现,库斯科市区那功能齐全的城市规划和棋盘格子状的城区布局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理念是何等相似。西班牙殖民者弗郎西斯科·皮萨罗于1533年攻陷库斯科后,可能正是基于这一理由才未将这座城市彻底摧毁。但皮萨罗大肆毁坏库斯科的宗教和政治色彩浓厚的建筑,新建了许多象征基督教和炫耀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建筑,使库斯科建筑融印加土著风格和西班牙巴洛克式风格于一体,透着一种独特的韵致。













西班牙人把印加人崇拜备至的圣地——“神圣广场”改建成阿尔马斯广场,也就是现在的武器广场,并在面向广场的印加第八代国王彼拉克查的王宫废墟上兴建了大教堂,在卡帕克宫殿废墟上兴建了耶稣会的坎帕尼亚教堂,在太阳神殿遗址上兴建了圣多明各修道院。
雄伟壮观的大教堂始建于1560年,整个工程历时近百年才完成。1654年,大教堂竣工;4年后,增建了两座塔楼,从而使大教堂兼备了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两种风格。
1571年,耶稣会修建了一座比大教堂还要富丽堂皇的教堂,但1650年的大地震使该教堂严重受损,耶稣会便从地基部分开始重建,最后于1668年建成,这就是坎帕尼亚教堂。
如今,坎帕尼亚教堂是库斯科最为美丽壮观的教堂,其浮雕的豪华程度堪称秘鲁一绝。
两座坚固的塔楼直指天空,两塔之间的教堂门楣外壁恰似一幅精雕细刻的祭坛屏风,向来往于阿尔马斯广场的行人展示着它那妩媚娇娆的英姿。
圣多明各修道院,是秘鲁历史最悠久的修道院,它建于太阳神庙遗址的基石之上,并饰以许多金银珠宝。
经历两次大地震后,该修道院遭到极大损坏。但是,这两次大地震都没能使采用印加砌石技术垒砌的教堂地基有丝毫的动摇。


在库斯科城里逛上一圈,没有人不会惊叹于印加人的建筑艺术和技巧,真可谓举世无双。
据推测,库斯科这座巨型城市是由5万多人历时20年兴建起来的。有人认为,建城用的巨石可能是从遥远的采石场运进城里来的。印加人将巨石放在古树铺就的轨道上,用杠杆撬动着巨石向前移动,以此方法来搬运这些硕大无比的岩石。各种规格的巨型安山岩和花岗岩石块被凿成恰到好处的形状,印加人不用黏合物就可以将石块贴合得天衣无缝。






位于城北丘陵上的“萨克萨瓦曼”意为“鹰之巢”,也是用这种令人叫绝的技术修建的。1536年,这座要塞见证了西班牙人与印加人之间最激烈的战斗之一。在占领后不久,西班牙人便拆毁了城墙,用石块在库斯科建造了他们自己的房子。
这次在库斯科呆了6天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城里闲逛。在我看来,城市本身就是一座露天博物馆。
大量印加时期建造的石墙笔直地矗立着,
殖民地时代的典型住宅随处可见。

这种建筑一般一楼为连拱廊,二楼附设涂刷彩漆的木制阳台,坐在里面喝茶、聊天,别有情趣。
狭窄、幽深的鹅卵石街道,

热闹的广场和市场,

以及周末举行的宗教活动。










强大的印加帝国和西班牙征服者的后代——他们穿着彩色传统服饰蹒跚在当代库斯科的喧嚣中,以当今整个城市的命脉——旅游业来谋生。
当然,大多数当地人都是这样。







不过,与只能在街边、市场摆摊谋生的老妇相比,年轻人的赚钱方式更多。穿上彩色传统服饰,他们可以到博物馆、酒店或餐厅为游客服务。










这其中最吸引我,让人忍不住想多看两眼的是这里的女人。矮小身材,高帽、紧衣、宽裙,一双小黑鞋,身后垂着两根长辫,斜背个彩色布包。



尤其是那些老妇,她们佝偻的身子、布满皱纹的脸、套着银戒指的手,活生生地向人展示、诉说着库斯科的古老历史。可惜自己不会说西班牙语,否则定会上前与她们聊聊。













武器广场曾是古印加首都的中心,如今依然是。当地人来此摆摊、兜生意,喜欢坐在大教堂前面的台阶上嗮太阳、聊天、发呆。这里是他们的重要社交场所。而对游客来说,武器广场是必到之地。


人群如潮水,潮起潮落。这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各色人等在此汇聚,上演着各自的人生故事。那段时间恰巧碰上席卷秘鲁全国的公办学校教师要求提高薪酬的示威抗议活动,武器广场成为当地教师的首选,在这里示威更能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那天傍晚,示威的大部分人已经散去,惟有大教堂前还有一堆人围着,中间一位高举大喇叭的大声说着什么。这些人看上去不像教师,像是来自偏远农村或牧场的牧民,形象很有特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