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东正教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那天上午,坐地铁来到丹尼洛夫斯基修道院。作为俄罗斯东正教教会的总部,这所修道院矗立在白色的要塞围墙后面,由第一位莫斯科大公丹尼尔建于13世纪后期,起初是一个外城防御工事。
穿过北墙上那座粉红色的修行者圣西蒙门楼教堂进入修道院,一些信徒陆续从左边的七大公会议教皇教堂出来,
静静穿过院子,他们中大部分是戴头巾的奶奶、大妈们。
站在这座最古老也是最忙碌的教堂门外,肃然起敬。
披上帽子(权当头巾),走进内部,小礼拜堂里到处布满圣像、圣物。人们点亮一支支蜡烛,亲吻圣像,口中喃喃自语,做着祷告。有人还用长柄勺将圣水舀入小礼拜堂的水壶里。
虽说这十年来,探访过不少宗教圣地,然而对于东正教,还是第一次接触,充满好奇。据传说,使徒安德鲁传播福音时驻留的地方后来成为基辅。他还预言这里要建立一座基督城。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将这个预言变为现实。他从君士坦丁堡引进了基督教。君士坦丁堡在中世纪是基督教的东部中心,它开始了俄罗斯东正教的历史。如今,这一高度传统化的宗教处在俄罗斯生活的核心地位。
尽管在苏联时期,丹尼洛夫斯基修道院被当作工厂和拘留中心来使用,不过现在,它已经得到及时的修复,并取代谢尔吉耶夫镇,成为东正教会的精神和行政中心。
在1988年庆祝俄罗斯东正教会成立1000年之际,它也成了大牧首的官邸。
1422年,修道院中首次出现了石材结构的建筑,这就是特罗伊兹基(其教义中的意思为“圣三位一体”)教堂。这座白色建筑物是为放置谢尔吉·拉多涅日斯基的灵柩而修建的,因此特别神圣。
那天,在那个小小、低矮的门外,聚集了许多牧师,看着他们与信徒在一起亲切交谈的样子,让人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古老的中世纪。
走进教堂,里面气氛庄严肃穆,圣歌环绕,信徒们排队上前跪拜、亲吻灵柩,离开时还要鞠躬、划十字。里面的圣像和壁画出自中世纪的圣像画家安东雷伊·卢布廖夫之手。
出来后,发现队伍越来越长,不禁让人感叹圣人的力量。
修道院里有座教堂的外观让人看着有点似曾相识,它就是伊凡四世仿效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于1584年修建的同名教堂。
其规模在修道院中是最大的,有五个洋葱形的圆顶,中间的景色圆顶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四周的四个蓝色圆盖上闪烁着金星。
教堂的内壁被壁画覆盖,人们虔诚祈祷。
那座墙体为蓝色,柱子及其中楣均用白色石材构筑的建筑是钟楼。88米高的四层方形钟楼是当时巴洛克风格向古典主义风格转变的代表性建筑。
还有一座1748年建的小教堂,也属巴洛克建筑。
这幢以壁画为“墙纸”的大楼是餐厅教堂,以前是为朝圣者准备的餐厅。
现在它是圣母升天大教堂冬季的辅助教堂。天冷时,早上的礼拜可以在这里举行。
1744年,伊丽扎维塔女大公授予谢尔吉圣三位一体修道院“拉乌拉”称号(“拉乌拉”是宗教院直属修道院的专用称谓),使其成为俄罗斯东正教的圣地,吸引着来自各地的信徒,
他们按照传统,向牧师购买大蜡烛,饮圣水治病,祈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