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餐厅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临走时,他又过来了,居然用中文问我:“好吃吗?”然后朝我挤了挤眼,说:“晚上有好吃的,晚上来。”
巴扎内有个建于1631年的甘吉阿里·汗澡堂,是伊朗最精美的澡堂之一,上世纪70年代被改建成一个博物馆。
走进澡堂,室内的几何形拱顶以及墙壁上细密画风格的壁画、瓷砖装饰,充满艺术感,非常漂亮。
而德黑兰大学的作品——顾客和搓澡工的人物雕像则生动反映了当年克尔曼人的生活状态。
不过对我来说,那些呆板的雕像还是不如行走其间的伊朗游客来得生动,他们让我仿佛时光穿梭,瞬间化身为顾客,四处找寻搓澡的地儿呢。
巴扎群最大的亮点是17世纪建造的,被称作甘吉阿里·汗的建筑群,包括广场及其周边的建筑。广场的风格与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类似,主要用于民众集会和举行各种仪式。
尽管大门及内部建筑的穹顶都布满了脚手架,正在维修,但里面的一些装饰细节还是令人印象深刻。
广场四周的店铺大多售卖挂毯、铜器和银器等,我被这里挂毯色彩丰富的花草图案吸引,买了一幅,回家铺在圆形藤椅的沙发垫上,增添一点异域色彩。
此时我这个外国女人的出现,立即吸引了当地人的注意,身边一位会说点英语的年轻小伙子不住地发问,还让我给他的亲戚、朋友拍照,这边顿时炸开了锅。
那位卖艺人突然冲到我面前,得知是中国人,朝我双手抱拳行礼,说道:“可以请你参与我的表演吗?”“不行,不行,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会功夫的,您表演,我观赏即可。”赶紧回答。那人过去表演了,更多人却聚拢过来,大多是年轻男子,他们问这问那,对我充满了好奇,炽热的眼神几乎要将我融化,我被逼到了墙边,透不过气来。这时人群中一阵骚动,眼前出现一大高个儿,亮黄色的薄外套非常显眼,定睛一看,这不就是在酒店遇到的那位河南小伙吗?尽管人家比我小,可当时的感觉却是,“中国欧巴”来救我了。“欧巴”不只一个,除了甘肃人,还有一位来自安徽的年轻人。同胞相见,分外亲热,他们提议去喝茶,当地小孩领我们来到巴扎内那个古老的餐厅,不料关门了,只得回酒店。后来我独自回访,发现这是伊朗最漂亮、装修最有特色的餐厅之一,里面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地下老浴室,曲线优美的拱顶、色彩斑斓的马赛克、异域风情的装饰画,这一切仿佛让人回到了阿里巴巴和阿拉丁神灯的故事中,美妙却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