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山容易下山难

(2010-04-25 13:43:07)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故事

    临出发前,吴导提醒我们,今天将是这次徒步最艰难的一天,湿滑的雪地坡道是最大的挑战,需要6、7个小时才能赶到下一个住宿点甘杜克。刚从布恩山上一路滑下来的我,可算是领教了雪地徒步的艰险,想到即将面临的挑战,心里还真有点发怵。当然,也怪我自己不好,这次居然没有穿防滑的登山鞋过来,现在后悔也没用了,怎么着也得靠这双普通运动鞋完成徒步。小宋真不愧是好旅伴,从布恩山下来时,居然帮我找了根枯树枝,还给我一只手套戴上防磨,她自己手里的木棍是下山游客送的。就这样,两人拄着木棍跟在吴导身后出发了,同行的还有几个老外,以及一帮当地背夫。大伙儿排成一列纵队艰难穿行于雪山深处,个个默不作声,只顾埋头走路。沿途积雪很厚,有些地方的积雪甚至超过膝部,好在阳光灿烂,又有一条前人踩出来的狭窄小道,只管跟着走就行。不久,连续的爬坡让人上气不接下气,好不容易登上山顶,首先看到的还是美丽、纯净的雪山。趁着短暂的休息机会,人们或拍照留念或只是默默观赏,与雪山作最后的道别。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一点不假,更何况是一道道滑溜溜、坡度超过30°的雪坡,简直找不到一处可以安稳下脚的地方,对我来说,惟一可以让自己不受伤的办法就是坐着滑下去,不过当遇上冰雪正在消融的雪坡时,这招就不管用了,只能放低身体重心,试探性地下脚,靠木棍做支撑,一步一步慢慢来。当时,我一直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摔跤,不能受伤,尼泊尔之行还没有结束呢。最终,两人安然无恙地走出了雪山,倒是一个高个子老外冲下雪坡时崴了脚,小宋拿出随身携带的膏药让他贴上。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接下来,一段没完没了的台阶将我们带到山下,小腿和脚踝开始隐隐作痛,想起以前下黄山时也曾有过这样痛苦的感觉。后半程,与我们同行的是一位日本人,看上去30多岁,身板壮实,双手各握一根登山杖,向导和背夫相伴左右。不过,这位老兄也是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人,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还好吧?”

    傍晚时分,终于到达住宿点,

上山容易下山难
                                站在旅馆的院子里远眺雪山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那晚是中国的大年三十,小宋将不辞辛劳背上山的从北京带来的一大块猪肉熟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算是过年了。有意思的是,跟我们一起分享的还有一位在此打工的韩国年轻人,说是在挣路费呢。

    最后半天的行程,对我们来说,实在太轻松了,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很快就回到了Naya pul,然后坐上当地巴士,再换乘出租车回到峨眉饭店,顺利结束了这次徒步。吴导踏进家门第一件事便将小女儿抱了起来,好长时间都不放下,而我们这两位一路都很抠门的小姐,最终付小费时却表现得相当慷慨,令他颇感意外。

    尽管这次我们只是走完了整个徒步区域的一个极小的角落,但沿途满足了所有游客不同需求的完善、成熟的餐饮、住宿条件,以及满足了不同级别徒步者的各种徒步线路,让人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尼泊尔,不愧是徒步者的天堂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相聚在博卡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