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的三块巨大“宝石”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这座欧洲第四大教堂是由建筑师阿诺尔福·迪坎比奥于1296年动工建造的。14世纪中叶,弗兰切斯特·塔兰提完成了余下的工程。按照原计划,这不过又是一座拥有巨大内部空间的简朴的哥特式风格的教堂,谁曾想,建筑、雕塑大师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居然在教堂八角形平面之上别出心裁地安上了一个直径为45米的巨型八边形圆穹,从此,这颗红“宝石”便永远闪耀在了佛罗伦萨的城市上空。
如今,无论是登上钟楼欣赏圆顶的优美姿态,
还是攀上圆顶感受布鲁内莱斯基的施工天赋,并领略佛罗伦萨的美丽全景,都让人不得不钦佩建筑大师的设计创意和艺术气魄。
教堂内景要朴素许多,由乔治·瓦萨里创作的五颜六色、却十分陈旧的壁画《最后的审判》装饰的圆顶内部算是精彩的部分。
它那极其复杂的叙述包括耶稣、约瑟、圣母玛利亚和施洗者圣约翰的生平,其中高8米的“万能的基督”的形象十分醒目。不过,洗礼堂最突出的特色还是它的门,其中精美绝伦的东侧门被米开朗基罗名之曰“天堂之门”。
这扇由吉贝尔蒂设计的门上,十幅板面油画以前所未有的叙述角度和精湛的手法描绘了《旧约》情景,
现在原作保存在大教堂歌剧博物馆里。
米开朗基罗的这件晚期作品大概是雕刻家为自己的坟墓而作,作品破灭了米开朗基罗的的幻想,他在失望之中砸坏了耶稣的左臂和腿。后来,虽经他的一个学生对此进行了修补,但破损部分和显而易见的不协调风格依然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