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2008-10-16 19:20:46)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故事

    在埃及,除了穆斯林以外,还有约500万科普特派基督教徒。据说基督教是由传福音的圣马克(公元63年于亚历山大港殉难)首先传入埃及,并在罗马人统治期间在这里获得立足的地位。人们认为埃及是最先实行基督教隐修院制的地方。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上埃及的圣安东尼被尊奉为历史上第一位基督教隐修士,他于公元3世纪末隐退到沙漠中去修行。瓦迪-纳特伦的历史虽然没有那样悠久,但从公元4世纪以来这里就一直存在着隐修院,因此我决定前去探访,进而对基督教隐修制的根源进行一次追溯。

    瓦迪-纳特伦就在亚历山大沙漠公路一侧,距离开罗仅一小时车程。在开罗市中心的汽车站乘车到一个名叫“比尔胡克”的小村庄下车,然后在当地一位会说英语的出租车司机帮助下,找到一辆价钱相对便宜的嘟嘟车朝各隐修院驶去。开车的是位名叫穆汉默德的年轻人,高高的个子,一身白衬衫、牛仔裤,斯斯文文的,怎么看也不像是开嘟嘟车的。尽管他不太会说英语,又十分腼腆,一路上还是努力地与我聊天,靠断断续续蹦出的几个英文单词,终于明白他要为我买饮料喝。哪有开车的给坐车的买东西的,我赶紧回绝,可人家居然还是执意停车为我买了苹果汁和芒果汁,真让人过意不去。

    在古代埃及瓦迪-纳特伦以出产泡碱闻名。泡碱是一种碳酸纳,可用来制作木乃伊。基督教传入埃及后,圣安东尼的科普特信徒们纷纷来到这个“瓦迪”(意为“干涸了的河”),一方面是为了苦修,另一方面是为了躲避罗马人的迫害。他们的人数增加得很快,到了5世纪时,这一地区的隐修院就达到了60座。今天虽然只剩下了4座,但隐修院生活却大有复兴之势,愿意入院的苦修者不乏其人。

    我首先参观的是圣毕晓伊隐修院,这是科普特教教长谢努达的官邸。圣毕晓伊是5世纪一位心地善良的隐士,有一次他替一位陌生人洗脚,后来才知道这位陌生人就是耶稣基督。这座带围墙的院落的中心是一座教堂,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教堂的中心就是当年毕晓伊修行的地窖。他在地窖里祈祷时往往用绳子把自己的头发悬挂在天花板上,以防止自己睡着。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教堂里保存着一根密封的管子,据说毕晓伊的遗体奇迹般地珍藏在这根管子里。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每年7月17日,人们抬着管子在教堂周围游行,据说抬管子的人能清楚感觉到管子里遗体的重量。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这座隐修院为防御贝都因匪徒们的袭击,里面还有一座坚固的堡垒,门外有吊桥,里面有水井、厨房、教堂以及可贮存足够用一年的粮食的仓库。房顶上还有一个个活门,通往若干小型的贮藏室,隐修院被围困期间死去的人就暂时存放在那里。

    接着来到圣马利亚隐修院,又名“戴尔-埃勒-叙利亚尼”,意思是“叙利亚人的隐修院”,因为该院曾经被叙利亚隐修士占用达数百年之久。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这里的中心教堂是献给圣马利亚的,其中的壁画和圣像非常著名,有些还是7世纪遗留下来的。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专门有一位隐修士带领游客参观该院其他部分,包括一些9世纪的地窖。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现在有些隐修士仍在利用这些地窖为以后的隐修生活做准备。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存放圣人遗体的管子。这里是教堂内最神圣的地方。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再往北走一小段路便来到圣巴拉穆斯隐修院,里面共有5座教堂。在该院东南方20公里处还有一座更隐蔽的圣马卡留斯隐修院。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在其中一座教堂参观时遇到一位德高望重的神父,他还给我留下电话号码,说有困难就找他。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参观完教堂,穆汉默德问我是否愿意去他哥哥家看看,我爽快答应了,因为没有比走进当地人家庭更好的方式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了。他哥哥家正在大兴土木,建造新居,旁边的老屋则抓紧装修。他们的母亲此时正与孙子、孙女们坐在老屋客厅里看电视,见有客人来,赶紧为我烧茶,还让穆汉默德问我想吃点什么,尽管当时肚子好饿,但实在不想再给人家添麻烦,连忙回答:“喝茶就好。”这些生活在教堂周围的村民,仍有一部分是穆斯林,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传统,女人们也始终避开我的相机镜头,惟独母亲表现得非常坦然,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接着,穆汉默德又带我来到附近他妹妹的新居参观,刚巧妹妹与妹夫正吃午餐,我俩自然也就一块分享了。当时桌上菜式相当丰富,可妹妹还非要给我们加菜,真让人感动。妹妹家不大,两房一厅,但一看就是新房,整洁、干净、舒适。

探访埃及的基督教隐修院

                     穆汉默德在妹妹家

饭桌上,穆汉默德与他妹夫谈起我起初闹的笑话,因为与书本上的教堂名字不符,害他多跑一圈的事。妹妹则在一旁边听边给我倒饮料。当时那充满温馨的家庭氛围实在令人难忘。吃饱喝足,女主人很快收拾干净,开始熨烫衣服,这时妹夫的母亲和妹妹也来串门,见到这位108岁的老妇,我又忍不住想拍照,可还是被拒绝了。家里的女人们热情邀请我在此住一晚,但考虑到明早还有其他的旅行计划,我也只能婉言谢绝。

    离开妹妹家,回村边公路时,我已经不再像客人那样坐在后面了,而是与穆汉默德一起坐在驾驶座上,没想到在嘟嘟车上也能如此浪漫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最早的金字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