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埃洛拉石窟

(2008-06-02 19:55:54)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故事

    埃洛拉石窟与阿旃陀石窟相比有不同之处,首先埃洛拉附近有交通方便的道路;其次它没有被人们遗忘,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聚集在这块圣地;还有就是埃洛拉的石窟从南到北佛教窟、印度教窟、耆那教窟共存。

    从门口远远望去,只见那34座石窟沿岩石山一字排开,从南到北分别为佛教窟、印度教窟和耆那教窟。石窟始凿于阿旃陀的末期,即佛教衰退期的6世纪至7世纪。1号窟至12号窟是佛教窟,13号窟至29号窟是印度教窟,从30号窟开始的5座窟是耆那教窟。有人认为石窟是按这样的先后顺序开凿的,也有人认为印度教窟比佛教窟的开凿时间还要早。不管怎样,我和肯还是决定从1号窟开始按顺序慢慢欣赏。

    首先参观的佛教窟是于7世纪至8世纪,在约2千米长的玄武岩岩壁上开凿而成的。11号窟和12号窟是新型石窟,都是两层石窟。正面有阳台和四角形的柱子,建造得挺规范,给人的感觉像是办公大楼。

埃洛拉石窟

                还有这种三层式的,像居民楼房。

埃洛拉石窟

石窟内部有柱式大厅,墙壁上雕刻着大乘佛教的诸佛像,佛堂里是大型的佛的坐像。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惟一的佛殿窟是10号窟,名叫“木匠草舍”,是三廊式的殿堂。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佛教窟中惟一的佛殿窟10号窟正面阳台装饰着的平板浮雕。

它的柱子上以装饰壶叶为主,舍利塔正面是三尊式的佛祖雕像。

埃洛拉石窟

10号窟内部。呈前方后圆形,两壁雕出的石柱高约4米,连成半圆。舍利塔正面的佛龛内有佛陀坐像,两旁还有赤莲花菩萨和密执金刚菩萨侍奉。高高的圆筒形顶部模仿木结构建筑雕刻着拱形椽子。

    在印度教的石窟寺庙中,献给毗湿奴神的15号窟历尽沧桑。最初它是作为佛教的僧院建造的,在拉什特拉库塔王朝时代,改为印度教寺庙。在石窟包围的前院中间,有一座单岩朝拜堂,在圣殿窗装饰的壁龛里是神像,而真正的窗户则镶嵌着格子。在二层的主殿堂柱式大厅里,周围墙壁成为印度雕刻家展现才华的舞台。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由一排排柱子构成正面的21号窟拉梅什瓦拉寺,是印度教早期的石窟寺庙之一。

埃洛拉石窟

21号窟,印度教的拉梅什瓦拉寺。该窟虽然规模很小,但在埃洛拉的石窟中也以其丰富的雕刻而著名。前院中间有南迪像台,石窟正面还设有极为少见的腰壁。

一排排呈方形拐杖形状的柱子上面,雕刻着美丽的仙女。左右墙壁上雕刻着圣河女神。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中间是入口,阳台内侧是圣室。内部柱子的柱头是印度北部典型的方圆柱头。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29号窟显示了后期的建筑技术。圣室不是位于大厅中间或内侧,而是与象岛石窟相同,在偏离中心的位置上,与来自三个入口的轴线交叉,形成十字形。在多瓦拉帕拉巨大守护神雕像包围的圣室中间,供奉着湿婆神的象征——林伽。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9世纪,耆那教教徒来到这里,进行了最后的开凿。受印度教凯拉萨寺的启发,他们积极建造石雕寺庙,建造了30号至34号窟。30号窟宽25米,进深40米,被称为小凯拉萨。但是,这座石窟尚未完成就被放弃了。在这座石窟中,有圣室,圣室上面耸立着南方型阶梯状主殿堂。目前该窟顶部已经损坏。

    耆那教石窟最出色的误起名为因陀罗神(印度吠陀神话中掌管雷雨及战争的神)宫殿的32号窟。该石窟的前院单独建有四面堂,高10米的纪念柱和大量雕刻一起包围着两层的石窟。

埃洛拉石窟

在中世纪印度西部的耆那教寺庙中,这种四面堂形式非常普遍。该石窟的屋顶是南方型,主殿堂进深很大,柱群上饰有华丽的雕刻。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该窟还保留着天顶画。34号窟虽然小,但到处都有雕刻,密度之大在埃洛拉称得上第一。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

    不过,整个埃洛拉最令人震撼和惊叹的却是16号窟凯拉萨寺。

埃洛拉石窟

在凯拉萨寺之前,原封不动地在岩石山的半山腰雕刻出整个寺庙,这样的先例从来没有过。

埃洛拉石窟

据说,拉什特拉库塔王朝的君主、野心家克里希那一世(757年-783年在位)为建造献给湿婆神的埃洛拉最大的寺庙,曾向木匠草舍神(建筑和工艺的守护神)祈求帮助。木匠草舍神回报的寺庙连神自己都忍不住惊叹,这座雄伟壮观的寺庙就是16号窟凯拉萨寺。传说,在寺庙竣工时,木匠草舍神降临在高32米的凯拉萨寺的大院子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说:“这真的是我完成的建筑吗?我怎么构想出如此壮观的寺庙呢?”

埃洛拉石窟

耸立在埃洛拉石窟中间的16号窟。这座巨大的湿婆寺庙模仿印度教的圣山——凯拉萨山的造型。右起:门、南迪堂、朝拜堂、主殿堂。南迪堂的左右两边建有高17米的纪念柱。修建纪念柱的传统从古代阿育王石柱开始,一直延续到后世耆那教的纪念柱。

    耸立在埃洛拉石窟寺庙群中的这座令人惊叹的印度教寺庙,是印度最大的“石雕寺庙”,它其实已不完全是洞窟,顶部有黑亮的玄武岩巨冠,到处都有雕刻,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埃洛拉石窟

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们在建造这座寺庙时,按照克里希那一世的奢望,参考了印度南部帕塔达卡尔遮娄其王朝的寺庙建筑,建造出了超越帕拉瓦王朝建筑水平的寺庙。在玄武岩山上雕刻寺庙的想法,来自著名的《摩诃婆罗多》的启发。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位于印度中部,但凯拉萨寺却引进了南方寺庙建筑的模式。主殿堂呈不断重叠的阶梯状,各层都刻有圣殿窗户。朝拜堂顶上雕刻着4头狮子,前面建有供奉湿婆神的坐骑南迪的二层堂,两侧有纪念柱。这些都是利用整个岩石山斜面雕刻出来的,山顶是传说中湿婆神陷入冥想的凯拉萨山。

埃洛拉石窟

    这座石窟寺庙的建筑水准,高超的雕刻水平,多种多样的神、恶魔、想象中的动物形象等,都令人赞叹。

埃洛拉石窟

在寺庙的南入口,描绘着湿婆神的妻子难近母骑在狮子背上与水牛恶魔王摩希沙苏拉勇敢对峙的场面。

埃洛拉石窟

没能打败恶魔王的湿婆神和毗湿奴神,把他们的武器让给难近母,这位美丽又残忍的神女用8只手向四面八方投掷武器。

埃洛拉石窟

另外还有幸运女神、象头神、手拿弓箭的爱神、圣河女神等的形象。这样的题材在埃洛拉的印度教窟中反复出现。遗憾的是,描绘战争场面和动物形象的壁画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

    尽管4世纪末,埃洛拉鼎盛期一过,许多寺庙未完工就被放弃了;尽管玄武岩已四处断裂,但埃洛拉雄伟壮观的寺庙和僧院仍充满迷人的光彩。19世纪末,英国驻军希利大尉参观埃洛拉时,曾说道:“宫殿成为废墟,桥梁断塌,随着岁月的流逝,最高贵的建筑也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埃洛拉的石窟寺庙却默默地存在,受到人们的重新评价,恢复了往日的名声,并永远被人们赞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