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行走故事 |

在坚硬的花岗岩表面,雕刻出巨型古代传说故事的场面,并开凿了十多个石窟寺庙。
而默哈伯利布勒姆的杰出之处,就在于在风景秀丽的海滨村庄连续演绎了由石窟寺庙到石雕寺庙,直至石造寺庙的发展过程。

初期的柱子是粗壮的四方形,逐渐发展成为细柱;后来,柱子腿又开始雕刻帕拉瓦王朝的象征——狮子,以后又发展成站立的狮子柱。不过,这里的狮子柱还是蹲着的。
除两端的支柱外,还有两排6根柱。左右两面有很多雕刻,但中央神祠未完成,礼拜堂的墙壁也没有雕刻。

该石窟是献给毗湿奴神的,有描绘着毗湿奴神的化身——野猪在大海深处支撑大地的场面;也有大象给毗湿奴神的妃子——幸运女神拉克希米浇水的浮雕。
摩希沙马尔蒂尼·曼达帕石窟的浮雕,描绘着湿婆神的妻子——有8只胳膊的女神难近母骑在狮子背上,与水牛恶魔王希沙苏拉大战的场面。

自7世纪以来,在经历了漫长岁月之后,它所表现的主题已经被人们淡忘了。
现在,对它有两种解释。一说是选自《摩诃婆罗多》中的《阿周那的苦行》片段,即般度族王子阿周那祈求得到湿婆神保佑的场面。在画面中间,阿周那一条腿站着,被神话中的动物所包围。另一说是来自印度神话《恒河降世》。据说,岩石中间的裂缝就是从天上降临到地上的恒河,表现的是苦行僧巴哈吉拉塔感动了湿婆神,终于使河水降落的故事。站在降落的河水中间的是蛇神。
浮雕右侧的大象一家雕刻得栩栩如生,堪称帕拉瓦雕刻艺术的瑰宝。
雕刻家们在红色的花岗岩上,生动地表现出神与人和谐相处的幻想世界。在同一座岩石山的一角,我还看到另一处露天浮雕,只是尚未完成,也许是同一个雕刻家正式出场前的习作吧。

这就是被称为克里希纳黄油球的那块岩石。巴尔博时代,曾经有人试图用大象来拖动它,但却纹丝未动。真是一块奇妙的岩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