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座落在黟县城北11公里处,其奇物在于以“牛”形古水系建筑村落,是我国古人依据仿生学原理建筑的。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最早于此定居的汪氏祖先认定这是一块“风水宝地”。15世纪,笃信风水的汪氏3次礼聘名气很大的休宁海阳风水先生何可达来宏村察看地势。宏村西北有巍峨的雷岗山,吉阳水由西绕村南下,正是风水先生选择村落的理想模式。何可达前后用了10年时间,最后认定宏村的地理风水形势是一卧牛形。
明永乐年间,任山西粮运主簿的汪辛,资助家乡建设牛形村落工程款白银一万两,他们先将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60多厘米宽的水圳,把一泓碧水蜿蜒引入村中,南转东出,形成九曲十八弯,贯穿“牛胃”,这就是“牛肠”。“大肠”流经主街,作为支流的“小肠”再经小街通往各家各户。此后,又在吉阳河上架起4座木桥作为“牛脚”。而村头有红杨、银杏树各一株,树龄均为400多年,算作牛角。这样便形成了“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年复一年,围绕“牛肠”和“牛胃”建造的房子不断增加,使得原先瘦小的“牛身”不断壮大,从而将“牛肠”、“牛胃”紧紧地裹在“牛肚子”中间。“牛胃”四周,地势开阔,光线充足,是汪氏大族富户的聚居地。
放眼宏村,村外,山青水秀,红杨翠柳;村内,清渠绕户,黛瓦粉墙。终年清澈、潺潺流淌的水渠,如同一条轻柔的银带,蜿蜒飘动在村中。古时候村民饮用、浣洗都在“牛肠”里,并且规定每天8点以前,“牛肠”之水为饮用水,过了8点,村人方可在“牛肠”里浣洗。只是后来村中挖了水井,村人才改饮井水。居住在“牛肠”两侧和“牛胃”周围的村民们,或在庭院中开掘鱼池,引活水流入池中,茶余饭后,凭栏观鱼,悠然自行;或让活水绕过花台,看花间流水,凭添无限诗意。
清代诗人胡成俊有诗曰:“何事就此卜邻居,花月南源画不及;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

村中,一方半圆形池塘清澈如镜,波光潋滟。
蓝天白云,高墙深院,倒映水中,房中水,水中房,犹如一幅藏于水底的天底图画。
顺“牛胃”而下,见到的便是水滑如绸的南湖,湖畔柳树垂荫,湖中荷田,小堤、拱桥连接两岸,
座落湖畔的古代私塾“南湖书院”,
令人想象悠远岁月里传来的琅琅书声,
滴入南湖淙淙回响,“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书上的山水”,自然和人文贴合成一首优美的诗章。
石雕
局部木雕
再瞧瞧以下这些精美的门、窗
绿树白墙人家
吸鸦片屋的顶部装饰画
屋内的木结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