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早6:30分,我踏上回成都的路途。班车在都江堰附近堵了近一个小时后,才缓缓驶进成都茶店子汽车站。刚坐上82路公交车不久,天下起雨来。我又回到了青年旅社,取出寄存的背包,将Liz借给我的外套放在她的大编织袋上,心里惦记着她和那对武汉夫妇,无论怎样,我相信他们会照顾好Liz的。还是那间10人房,住的人却不同了,其中睡在靠窗位置的两位胖女人和一个小胖墩最引人注目,整个房间就听见年长的胖女人大谈他们刚从黄龙回来的感想,她说:“我和女儿走进大门没爬几步就喘不过气来,于是就让我的外孙代表我们上黄龙了。”这时,小胖墩在一旁说:“我回来后对她们说了三句话:美,真美,美极了。”外婆接着说:“我当时也回了他三句话:累,真累,累极了。”听到这儿,坐在床边的女儿插话进来:“横批:值得一游。”大家顿时哄堂大笑。胖外婆还建议我们,如果有时间可以去参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再去文殊院泡泡茶馆,一定不会令大家失望的。我决定接受她的建议。
第二天睡了个懒觉,在街边小店吃了碗抄手,叫上出租车便直奔成都近郊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该研究基地以造园手法模拟大熊猫野外生态环境,占地560亩,绿化覆盖率达96%,营造出适宜大熊猫及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至今基地共繁殖大熊猫32胎,产48仔,成活28仔。穿过寂静的竹林小径,远处传来游客嘻笑声的地方一定有熊猫,果然,十几个人正围在不高的铁栅栏外,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坐在高高的木架子上,

一会儿仰天凝望,一会儿俯身挠痒,

每变换一次动作,游客们就会随之发出一阵嘻笑声。这时,饲养员用四川话大叫它的名字“成功,成功”,原来要吃早餐了。“成功”扭头看了一眼饲养员,这才慢吞吞地晃着它那笨重的身子从架上挪下来。
等其他游客走了,我和母女俩及一对外国老夫妇在征得饲养员同意后,得到一次可以站到笼子边观看熊猫吃早餐的难得机会。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离熊猫这么近,“成功”大口喝牛奶的样子好可爱啊,真想上前摸摸它。接着,我来到熊猫产房,那些正处于临产状态的熊猫妈妈们躺在床上,一脸的无助,让人顿生怜悯之情。我刚想离开,门口涌进来一帮老外,大部分是日本人,每人头上、身上、鞋上都套好医用外套,难道他们要进去看熊猫生产?我赶紧向身边的日语翻译打听:“你们穿成这样,有什么活动吗?”“他们每人花费400元人民币,抱一下小熊猫。”


这主意不错,但我觉得让那些老外抱一抱我们的国宝,收费还是低了些。最后,来到小剧院观看介绍熊猫的影片,我第一次看到刚出生的小熊猫居然长的又白又小,像只小白鼠,它蜷缩在研究人员手掌上那楚楚可怜的模样真让人怜爱。
从研究基地出来,我乘车来到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文殊院。文殊院坐北朝南,殿宇五重,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土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大小相当,院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不过,我可不是来烧香拜佛的,像成都人那般来此悠闲喝茶才是我的真正目的。来到院中,好不热闹,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石桌旁,喝着茶、吃着零嘴,看报聊天。
我刚在一空桌旁找了把竹椅坐下,不知从哪儿钻出一位手提大水壶的服务生,熟练地将茶具放在石桌上,我点了茉莉花茶。到这里来喝茶,最不需要带的道具大概就是手表了,对这些悠闲的成都人来说,有的是大把时间。瞧瞧四周,有手捋胡须、摇着蒲扇的慈祥老人,正给朋友发手机短信的时尚女孩,专心读报的中年人,大摆龙门阵的一帮年轻朋友,还有坐在轮椅上发呆的残疾人。两、三位服务生穿梭其间,不停地给客人续茶。旁边还有一家非常著名的素斋餐馆,那碗绿油油凉粉的强烈诱惑,让我决定明天上火车前再来品尝。
8月16日中午,我背上行囊再次光顾文殊院茶馆。原以为周一会清静些,那知里面人山人海,一打听才知道今天是农历7月初一,烧香拜佛、吃素斋的日子。素餐馆里也坐满了客人,我与前来拜佛的一对老年夫妇和他们的女儿坐在一桌,边品尝美味佳肴边聊天,共同度过了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下午3:15分,开往上海的火车载着我缓缓驶离成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