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村长出巡——西藏行之二十

(2006-03-27 08:44:39)
分类: 行走故事

    今天就要离开扎达,踏上漫漫东进的路途,村长一家顿时忙碌起来。

陪村长出巡——西藏行之二十

尼玛的外婆在为我制作袋子

夫人边用一口大锅熬炖牛肉,边为父子俩准备行装。

陪村长出巡——西藏行之二十

尼玛的外公外婆

对藏民来说,带上一袋子糌粑、一些干酪,或一些碎肉,即可长途旅行。

村长带上户口薄到扎达公安局办理边防证。尼玛换好新衣服,还理了发,精神抖擞地准备迎接这场挑战——首次驾驶宝贝车长途跋涉,去看看心目中的大城市——日喀则。下午2点多,我们在村长家人的祝福声中出发了。

    从托林出发南行到达巴的途中,翻过色隋拉山约40千米山路,有一段宽阔的河谷,曼南河由南向东北流入象泉河。我们首先来到曼南寺和曼南遗址的所在地——海拔4100米的曼南河谷。曼南遗址为开凿在河谷北侧断崖上的窑洞群。傍依曼南村的曼南寺建在平坦的曼南河谷,处于一片残塔林立的废墟之中。

陪村长出巡——西藏行之二十

只是因为村长催促上路,没看到保存最完整的强巴佛殿以及独特的摩尼墙。曼南,据说其藏语意为“是不是”。关于此,百姓中传说与托林寺的建造有关,说的也是为修一座寺院,阿底峡的弟子将一柄剑投向空中,那剑飞过今曼南地方时,发出“是不是”的声音,而剑没有落下,继续向西北飞,直到象泉河边今托林之地才落下,故托林寺址被选定,曼南也因此得名,继而建寺。

    我们经过的下一个村子是东萨村。村长一下车便被他的亲戚和其他村民迎进屋,喝酥油茶去了。之前在曼南村停留的那段时间,他同样被村民包围,相互敬烟,交谈甚欢。这一路,感觉村长是在两位摄影记者的陪同下出巡的大干部,瞧他得意的样子,就知道有多陶醉了。只是那一头不知多久没洗过的乱发以及一身又皱又脏的蓝外套实在有损他村长的形象。东萨这个小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的民居。干打垒的土墙,墙面连白粉也不涂,近乎于自然本色,

陪村长出巡——西藏行之二十倒是一、两扇大门色彩艳丽,上绘金色的太阳和白色的月亮,旁边土墙上还有寥寥数笔勾勒的动物形状,

陪村长出巡——西藏行之二十不过更多的是在木门上方竖起一对牛角作为装饰,原始又本色。村民们非常友好,我刚拍完照,就被一位大娘请进自家屋里喝茶,他们大都不会说汉话,只是默默看着你喝,然后不停地为你续茶。这个偏僻的小村子几乎没有游客到访,甚至都不可能路过。

    下午4点多,我们终于来到距托林约90千米的达巴区,历史上曾是阿里地区一个面积达2万多平方千米的大宗。车还未到达巴,我们便被路边的土林吸引,
陪村长出巡——西藏行之二十早早下车,边走边看边拍,直到有些近似古格的达巴遗址的宫堡猛然出现在眼前。
陪村长出巡——西藏行之二十遗址分布在两个相连的山脊,整体上远不及古格的规模和集中,倒是地势低缓的达巴山谷将它不凡的气势烘托了出来。拍的忘乎所以的我,转身发现小车和魏老师都不见了踪影,于是不敢在土林深处多呆,慢慢向达巴方向走去,终于在小溪边与村长会合。旁边站着一位军人,似乎与村长认识。他一脸严肃地问我:“你在那里面拍了些什么?”“土林。有什么问题吗?”我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这里有军事基地,给我看看你拍的照片。”军人说完便凑上前来,我只好回放了一遍。检查完毕,见魏老师从远处过来,又上前询问,得知魏老师的相机不能回放,他也只好作罢。我们对在达巴设立军事基地都觉得有些不理解,村长解释说:“达巴大宗原统辖的8个区中,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几个区有众多的山口通向印度。这儿曾是贸易市场、商旅客栈和帐篷星罗棋布之地,其中最有名的姜叶马大市场就是个藏印边贸市场。由此可见这里设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性。”我们心想:既然此地管的这么紧,还是赶紧离开为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