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2021-08-11 03:56:19)
标签:

转载

分类: 从头到脚谈医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刘传信的前脑时光 》(2021年8月3日07:37摄于山西壶关县大峡谷镇前脑村)


                                 岁月如歌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在希望的田野上默默奉献的全国79.2万全国乡村医生。乡村医生最初名字叫“赤脚医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中毕业且略懂医术病理;三是一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国的乡村医生人数最多时高达140多万人,2019年为79.2万人。他们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

  日前,在山西壶关的前脑村,我有缘认识了河南濮阳范县的刘传信老师。闲聊中得知,刘老师是今年第一次来前脑小住,已经在同福客栈住了将近两个月了。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刘传信在同福客栈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刘传信的荣誉证书(1993年10月)

    初次见面,还以为刘老师六十多岁了,一问才知道,他已经79周岁了。刘老师身板硬朗,头发乌黑,虽已年近八旬,但精气神很足。一来而去,我们相互就熟了起来,聊来聊去中,我发现刘老师曾是一位悬壶济世数十年、救死扶伤为百姓的乡村医生。这是一位看似平凡,实则不平凡的英雄。只不过,他的战场不在炮火硝烟中,而是在黄河岸边的乡村田野上;他的敌人,不是日本鬼子,也不是蒋介石反动派,而是威胁他周围十里八乡父老乡亲们生命和健康安全的病魔和贫困。他虽不曾因中弹而负伤,但却因在风雨交加的黑夜中出急诊给乡亲们看病,摔倒过多次,险些丢了性命。他德艺双馨,深受周围父老乡亲的敬重,他的岗位平凡,但业绩突出,熠熠生辉。他曾被国家卫生部药政司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全省优秀乡村医生;被范县卫生局评为卫生系统“非典”防治先进工作者;被濮阳市人事局、卫生局评为全市卫生系统德艺双馨先进个人。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刘传信的荣誉证书(2004年2月)

    在中国,每个老百姓的命运,都和国运息息相关,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好。这在刘传信的不平凡人生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刘传信今年已经年近八旬

    刘传信,1942年7月28日出生于山东范县(现属河南濮阳)濮城乡刘早村一个农民家庭。这是一个恪守传统的家庭,他在家族中属于“传”字辈,兄妹几个按“德、智、礼、义、信”分别依次取名。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刘传信曾经求学和工作过的地方:安阳(摄于2012年9月16日)

 

    他自幼勤奋好学,顺利地从小学读到了高中。1959年9月,他考上了中央一机部机械制造学校。学校先在安阳一所中学里教学,后来迁到了安阳郊区的西八里,占地1000余亩。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的化学老师,来自海南岛,身高近一米九,饭量大,但因为饥饿,走路无力,往往要被学生架着靠在黑板上,才能勉强进行板书教学。后来,条件好了一些,有的老师掏钱让学生在安阳城里给买了不少黑糖块(一种糖和红薯粉的混合物),味道很不好,但饿了吃上几块也能顶饥。每次寒暑假开学的时候,刘传信会和另外一位叫赵士勇的同学从范县返回安阳的学校。头天晚上10点吃过晚饭后开始出发,一路上,两个年轻人背着行李和书本,谈天说地,边聊边走。有时候,会遇到拉煤炭的架子车队,他们就把行李放到人家的车子上,然后帮人家拉着架子车行走,比起背着行李赶路,他当时感到得劲儿得很。不过,更多的时候,还是背着行李赶路。当他们感到安阳的学校时,已经是次日的晚上10点多了。真是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将近120公里的路,就这样让两个年轻人给走下来了,真是不敢想象!校园的生活很美好,但到了1961年,他们学校的教学大楼还没盖好,就被国家砍掉了,每人发了本肄业证书,就各回各家了。刘传信和一些优秀学生没有回乡务农,而是被分到了安阳的一些工厂。刘传信被分到了安阳砂轮厂,刚到厂就被选送去外地学习了三个月,回来后进了技术科。两个月后,赶上国家大办农业,刘传信回到了故乡范县刘早村。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刘传信虽年近八旬,但精气神仍然很足

   刘传信的大学梦、工厂梦相继破灭了,但他的奋斗之路才刚刚开始。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凭着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刘传信买了几本医疗书籍,就开始自己学医了。当时的农村非常贫困,严重地缺医少药。刘传信根据自己学到的医学卫生知识,从开始治疗一些常见病、流行病起步,为周围的老百姓看病,就这样边学边干起来。有几年,基本上在忙防治疟疾的事情,药剂要送到田间地头让公社社员服用。1968年秋,刘传信由于在防治疟疾工作中业绩突出,被选调进入陈庄卫生所,次年被选派到县里参加了为期八个月的中医进修班,后来又上了一年的范县卫生学校,还到濮城的范县第二人民医院进修了一年多。学习、实践,再加上勤奋,刘传信的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起来。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刘传信的荣誉证书(2004年2月)

   1974年春,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办了刘早村卫生所。两个大队的七个生产小队克服困难,各拿出了100元,就这样以这700元为启动资金,刘传信的卫生所就开起来了。当时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仍处于严重缺医少药状态。由于卫生条件差,流行性脑膜炎、痢疾、红眼病等流行病经常发生,谁如果到县医院住院治疗,至少需要30元的住院费,这对大多数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民家庭来说,仍是拿不起的,还是要靠乡村医生来治。因为这个缘故,乡村医生的工作量很大,周围十里八村的老百姓,有病了就会找刘传信看,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特别是晚上,常常会有七八家农户来找刘传信出诊,有时候会有十几户来叫,晚上很少能睡个安稳觉。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更是要命。黑灯瞎火,风雨交加,道路泥泞,连个手电灯也没有的刘传信,有人来叫,披件棉袄,穿上雨衣,趟着雨水就去出诊了。有的地方道路已经淹没,无法通过,他就绕到高处的庄稼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患者家里赶去。为此,他两侧的脸曾被摔破过好几次。为了往患者家里赶,他身上的棉袄曾经丢过两次,什么时候丢了都不知道。家里人心疼他,劝他不要再干了,但他还是咬着牙干了下来。也亏他身体强壮,换上别人,未必能够一直撑得下来。期间,国家开始落实政策,刘传信这样的肄业大学生是可以重新分配工作的,他被有关部门介绍到河南省电子工业厅,等待分配工作。此时的刘传信,已经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找到感觉了,不愿意改行了,也就没去省城等待分配工作,继续干起了乡村医生。有一年,世界卫生组织来范县考察中国农村防治鼠疫、天花、流行性脑膜炎等流行病防治情况,刘早村卫生所被选为抽样单位,经过国际卫生专家的考察,对刘早村的流行病防治工作表示肯定。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奖励了范县100多万元,还奖励了一台中巴汽车。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刘传信在练拳(1)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刘传信在练拳(2)

    虽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实行了新农合医疗保险,县、乡、村三级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2019年9月,刘传信七十七岁时,终于不在诊所看病了,开始了自己的“赋闲”生活。早在1986年秋,他就开始拜河南温县陈家沟的王天保为师,学习练习陈氏太极拳,一套“老架”一路学到三年时,老师因病去世。刘传信牢记老师给讲的“百日功”(每天连续打三十遍,连续练100天)要求,继续修炼“老架”一路,练到一周,就有感觉了。从此,刘传信的功夫越练越好,渐入佳境。现在的刘传信,正式行过拜师礼的徒弟有14个。逢年过节都要来看他。期间,徒弟们谁有闲了,也会来刘早村看看师傅,交流拳法,热闹一番。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刘传信在练拳(3)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刘传信在练拳(4)

[转载]岁月如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传信访谈侧记
   刘传信在练拳(5)

    刘传信有一个儿子,四个女儿。他的老伴已经走了三年多了。现在他和自己的儿子在一起生活。他随和、慈祥,吃饭不挑食。儿子、儿媳妇很孝顺,照顾得他很好。现在的刘传信,家庭和美,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有时候,他也会出去到外地住上一段时间。他的更多闲暇时间,用在了修炼太极拳。当谈及未来的打算时,他说,要继续修炼好太极拳,争取培养更多崇尚武德、技艺高超的弟子,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太极拳,为发扬光大中华武术的优良传统贡献出自己余生的力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