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石钟山游记

(2020-12-26 09:14:01)
标签:

转载

分类: 世界游景美食
原文地址:石钟山游记作者:京华一梦

   [转载]石钟山游记


   石钟山位于九江市湖口东南岸,游览者常因苏东坡千古绝唱之《石钟山记》而来。石钟山傲然屹立于长江鄱阳湖之滨,风景雄奇秀丽,登至山顶,可远眺庐山烟云万变;又可近睹江湖清浊两色。

居石钟山高临下,犹如一把锁挂在湖口""前,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周瑜在鄱阳湖操练水军,自石钟山发兵进击并火烧赤壁;元未朱元璋、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搏杀于此山之间;清代曾国藩湘军水师与太平军在湖口麈战十载,先后都以石钟山为营垒,攻守转换;民国初李烈钧讨伐袁世凯,“湖口起义”的司令部就设在石钟山上,石钟山屡受战火硝烟洗礼,虽然留下了累累伤痕,但也流传许多惊天动地的史迹。

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修完庐山白鹿洞后,在《辩石钟山记》称: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夏天,苏轼送长子苏迈赴任汝州的旅途中。苏轼亲自乘舟赴石钟山考察,发现绝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鸣般的声响,认为这是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

清代雍正时的文人周准,公元1709年七月十八日游石钟山。撰文《游湖口石钟山记》(《国朝文汇》乙集卷九》),又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这座山“石质轻清,又复中空多窍,所以风水相值,独锵锵若金奏”,不然,沿江一带壁立千仞的山峰有的是,微波都可以涌入隙洞,为什么独独这座山才有“窾坎镗鞳”之声呢?

 后来曾国藩与彭雪琴一起来到石钟山,寻到一个石洞进去,洞广竟有数十丈。他由此断言,这座山的中间是空,山的整体形状像一口腹中空空的“钟”,所以才叫它石钟山。曾国藩最后还顺笔讽刺说:“东坡叹李渤之陋(浅陋),不知东坡亦陋也。”

语文课程的标准答案是:《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

当今旅游部门的标准答案是综合苏东坡与曾国藩之说。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故名为“石钟山”。

 认为苏东坡虽然在《石钟山记》中,提出了“求实”的主张,但他也只夜间是乘小舟在绝壁下探访了一下而已,并没有到山上作全面深入的考察,他对于石钟山命名的看法,也只是一家之言,不是最正确的结论。

山上古建筑与碑、石刻相得益彰,互相辉映,集楼、台、亭、阁等于一体,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

[转载]石钟山游记

[转载]石钟山游记

石钟亭。石头旁放几块小石供游人敲击。

主要名胜古迹有怀念苏东坡月夜泛舟探石钟山的怀苏亭、纪念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弃官归田的归去亭及江天一览亭、锁江亭、临江塔、报慈禅林、忠烈祠等。忠烈祠又名太平遗垒、昭忠祠,位于石钟山之西北面,左为报慈禅林,右为浣香别墅。太平军驻此期间,曾在此建有营房堡垒,失败后,改建为昭忠祠。1956年,为还历史本来面貌,改名太平遗垒。1986年又改名忠烈祠。

[转载]石钟山游记

(窾(kua)坎(ka)镗(tang)(tà)

[转载]石钟山游记

怀苏亭

[转载]石钟山游记

绀园

[转载]石钟山游记

江湖两色,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石钟山附近水域(鄱阳湖口),长江与鄱阳湖在此交汇融合。左侧长江水呈黄褐色,右侧鄱阳湖水显绿黄色。两水交汇,清浊分明,堪称奇观。

[转载]石钟山游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