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忠平PeterLiu
刘忠平PeterLiu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1,765
  • 关注人气:1,8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德国爸爸回家”的陪伴教育有何启示

(2014-03-04 21:36:07)
标签:

转载

分类: 中外教育励志
http://weibo.com/peterliu

德国企业的家庭友好政策过去一直针对女性员工,但现在情况开始改变。职场男人纷纷选择休育儿假,提出弹性工作要求,以便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这迫使德国企业文化进行调整。(《南方都市报》03-02)

 

http://img2.cache.oeeee.com/Nis/201403/02/dcgb070201_b_4ba65b73eb.jpg

   选择非全日工作的德国商业银行员工格德·戈贝尔(右)与同事带着孩子在公园玩。

据报载,仅仅两年前,对于大多数人力资源总监来说,格德·戈贝尔的决定都是荒唐的,可能他也让同事们大吃一惊。戈贝尔事业成功,在德国第二大银行——— 商业银行——— 带队做投资和资产管理。但他选择的是非全日工作,因为他有一个年幼的女儿。乔格·拉斯马森是欧洲央行执行董事会成员,去年12月中,他从高层职位退出,理由之一是“家庭”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据说罗朗德·波法兰出人意料地离开政界,家庭也是决定性因素。多年以来,他一直是德国总理默克尔一方最有影响的人之一。

德国第二大银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总监格德·戈贝尔,选择的是非全日工作,原因是他有一个年幼的女儿;乔格·拉斯马森是欧洲央行执行董事会成员,他从高层职位退出,理由之一是“家庭”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据说罗朗德·波法兰出人意料地离开政界,家庭也是决定性因素。他们都是德国社会的精英,他们为了孩子的成长可以选择非全日工作,从高层职位退出,离开政界,德国社会精英为孩子的成长可以放弃地位、声望、前途,让人惊诧的同时,又让人起敬。为什么德国的社会精英会这样做?这是需要深思考的地方,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笔者认为,孩子在婴儿、幼儿、儿童阶段拥有父母的陪伴是一种最高级别的教育智慧。德国精英是因为出于一种教育智慧才这样做。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拥有高度技术的劳动力、庞大股本、具高度创新能力。德国为欧洲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德国同时在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德国在哲学、教育等方面领先世界。德国人工作和处事理性、严谨、认真,思想深刻。因此,德国精英为孩子的成长放弃地位、声望、前途,并不是出于一种浮躁和无知,而是出于一种知性的追求,出于一种对教育的热爱和敬畏,那么,德国人为何这样做呢?这就是笔者在这里要提出的一个观点:孩子在婴儿、幼儿、儿童阶段拥有父母的陪伴是一种最高级别的教育智慧。德国精英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笔者认为,有的家庭高薪聘请有经验的月嫂或家庭教师来教育孩子,来陪伴孩子,这不是一种最高级别的教育智慧。月嫂或家庭教师与孩子的陪伴和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出于一种工作,由于他们对孩子缺失一种血缘关系,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往往只是一种机械的教育关系,往往只是一种机械的互动。他们与孩子的交流,那微笑是空洞的,那甜蜜是空洞的,那语言是形式的。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是不一样的,父母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微笑、语言、笑容都是丰满的,有情感的,有热爱的情感在里面的,孩子在婴儿、幼儿、儿童阶段享受着父母这样最美的情感与关爱,可以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最美好的信息,得到最美好的情感,这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完整。孩子是从父亲那里学会理性启蒙,学会理性思考,学会阳刚的,一个孩子的成长,单纯从母亲那里获得成长的信息与关爱,这是不完善的,还要从父亲那里获得关爱与力量,这样的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健全,更有利于孩子满足安全感。

笔者在此提出“孩子在婴儿、幼儿、儿童阶段拥有父母的陪伴是一种最高级别的教育智慧”这个观点,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人如德国的精英一样为孩子的成长放弃地位、声望、前途,有理想,有追求,有事业的男人对孩子的影响更有正面意义,而是要人们认识到父母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德国精英对孩子的成长怀有敬畏之心让人起敬。要求人们从中得到借鉴,孩子的成长不仅仅需要母亲的陪伴,更需要父亲的陪伴,这对于孩子的人格健全、心智开启、潜能唤醒的意义深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