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希望贾胄今后拿到更多的满分
(2011-11-16 11:16:34)
标签:
转载 |
希望贾胄今后拿到更多的满分
——诗集《春天纪事》序
洋 滔
贾胄是一个很重情义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西藏工作,通过信件和稿件相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二十多年里,他持之以恒地每年春节发个明信片道贺,出了书就寄上一本。近年通讯发达了,联系更加方便,他主动打过两次电话来。他的声音特好听,标准普通话,不注意还以为是中央电视台赵忠祥的声音呢。
他出版诗集《回望绿色的村庄》时,我才知道他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新闻工作岗位,当上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一个区的政府副区长。读了诗集后,我很高兴,与人合写了篇评论,发表在他家乡的报纸上。近日他寄来《笔底风华》这部将近400页的大著时,已经是在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的岗位上了。像贾胄这样重情义但又不显山不露水的人,老百姓喜欢,执政党也会刮目相看重用提拔的。这些年来,他掌握着一个市的文艺大权,尽心培养文学新秀,开展文学活动。一些年轻人出书,他写了不少书评,对他们大加鼓励,指出优缺点,为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前不久我上网开博,意外发现贾胄也开了博,我喜出望外,我们联系更多了。他把他即将出版的诗集《春天纪事》电子版发给我,谦逊地希望我“指正”并写个序,我粗略翻到诗集后边,有好几篇评论他的作品的文章,说:“您随便选一篇作为序不就行了么?”他说:“那些评,与本诗集无关,是写我的其他集子或诗歌的评论,还是您写一篇吧。”我爽快地接受了任务。
这部诗集保持了贾胄历来的那种清丽、华美、抒情和精雕细刻的风格。贾胄的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节奏。他把他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景物中,通过他的诗笔尽情抒发。他善于从多重世界进入诗歌文本,注意叙述视角和透视方式的衍变与复合。他用观察、处理世界的视角维面,采取焦点透视中的内聚焦和外聚焦,从抒情主人公的角度展开。其语境比较透明,聚焦比较集中,直觉和悟性使诗歌变得清澈而柔韧,自省、空灵、结实。“双鸭山,一个制造/温暖的名字”(《双鸭山》)“白得耀眼的雪/是迎春的颜色/然后从一棵小草开始/这就是春天”(《春》)“家乡的冬天最漫长
贾胄虽然当上了领导,依然笔耕不辍,他的笔下更多的是关注农村,他爱恋这块生他养育他的土地。面对新农村他情不自禁地写下:“迎春的信息最早发自山上/迎春的火焰最早燃烧在山上/迎春的鼓点最早敲响在山上/迎春的画笔最早涂抹在山上//这就是杜鹃花开放的春天/人们把她称为迎春花/迎春花面朝阳光/温暖一片野山坡//迎春花开,老人扶起木犁/在山下耕种/老人急切地扬鞭/这是春的召唤”(《杜鹃花开,老人扶起木犁》)诗人通过信息、火焰、鼓点、画笔、迎春花、木犁、老人、扬鞭、召唤等一系列意象,说明新农村的崭新气象。“有歌声从乡路走来/一拨一拨的喜悦/农夫摇着银光绽亮的桨橹/一抱一抱地翻腾绿色之潮//静夜下鼾声如雷/有劳累有更多丰收的甜蜜/汗水染出金黄/正有光斑乐谱弹奏和弦”(《光轮》)我们看到农村“一拨又一拨的喜悦”和更多的“丰收的甜蜜”以及“汗水染出的金黄”。“披着雪装扭秧歌/是小镇迷人的冬天/我住在小镇里
贾胄一些写人特别是写母亲的诗别有一番情致,请看他的《母亲
在诗歌创作上,希望贾胄今后拿到更多的满分。
2010,8,于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