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海与众不同

(2020-09-10 11:12:08)
分类: 传媒随笔
宝海与众不同

宝海与众不同

                                                      / 阿忆

如果没记错的话,我与宝海相识,最初是我偶然在互联网上读到他的几篇评论,这些评论没有司空常见的平庸泛泛之语,字句直指要害,于是我们有了网上互动,后来我们在央视新闻评论部的食堂邂逅,成了线下朋友。

那时候,是电视广播的鼎盛辉煌时期,我实在太忙了,同时担任五档栏目的总策划,还兼任其中三档栏目的主持人,工作量远超负荷,却仍有大量业务纷至沓来。于是,我强力推荐宝海替代我,或担任节目总策划,或担任专题片总撰稿,或来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讲授必修课,并按我的标准确定了他的薪酬。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宝海评价节目,总有独特发现和独到见解,不像绝大多数所谓策划人那样漫无边际,提出一些完全不切实际的可笑建议,他确实会让雇主受益,二是宝海只身闯荡京城,根基尚未牢靠,要为闺女挣钱,还要让女朋友花钱,实在不易,书中记录着他的挫折和沮丧是我的视野范围内,着实没有什么能够真正辅佐节目做合格谋士的人用心的策划人已有归属,没有归属的所谓策划人不过是些混混  

好在宝海接过这些任务,都以极大的热情悉心投入,获得了不错的结果。

与绝大多数疲于应对工作的同仁不一样,宝海始终是一个随时随地勤于灵动思索的人这可能是他的天性,所以他有许多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比如他说,如何判断主持人串场词有没有价值,很简单,如果把串场词删掉,片子丝毫没受损失,那这些串场词毫无意义。实话说,我写的串场词全部不可删除,删除便会造成前后段落的信息缺失,但我从来没从道理上提炼出如此简洁的判断标准。这个道理,无论对于课堂上学习视频写作的学生,还是对于在一线劳作多年的撰稿人,都可醍醐灌顶。

与同仁们更不一样的是,宝海善用笔,一直笔耕不辍,愿为更多的人无偿分享他的心得。对于常人来说,写作是要气力的,但对宝海而言,把观察、思索、发现记录下来,只是一种轻松的乐趣,如果不让他这样做,他会闷闷不乐。他写出许许多多关于节目经营的散篇,又写出这部对电视广播业界指点江山的长篇,其实没什么难度。

宝海与众不同还在于,他对每件事的来龙去脉及其过程中的所有细节,拥有超好的记忆力。知道这是用心使然还是对过程和细节具有天然的存储性能。我们绝大多数同仁,常年忙碌,阅人无数,历事沧桑,过脑的信息超量,所以二十多年过去,遗忘了大量事情。让我回想与宝海如何相识,十分困难,而且回想的还不一定对。有时候,听到宝海提起我曾对他说过的话,我都大为惊讶。要知道,我对细节的记忆能力已经超出常人,那宝海的天赋会是啥样呢?因此这本书中,充斥着许多有趣的幕后故事,阆中暗访、程前不慎泄露于丹会惊奇现身的秘密安排、特设无人领取的奖杯、《星光大道》的900张假票都可以权当趣事来阅读

那个时候,电视台有太多的节目组不会做节目,在收视市场上束手无策,我们这类编外策划人大有用武之地促使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如雨后春笋非常可惜的是,我们都没有想到,电视广播的黄金时代如此短促,媒介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许多宝贵经验在数字媒介时代忽然就没有了价值。好在新兴的视频传播与正在消亡的电视广播毕竟存在着联系和某些共性,宝海书中仍有许多思考和议论值得回味,而那些不再适用的道理,就算是我们激情四射年代的一种纪念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