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等着我……》

(2006-08-12 16:08:09)
分类: 天下图文
                    诗/  苏联文学家西蒙诺夫
 
  等着我吧,我会平安归来
  只需你苦苦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等到那大雪纷飞
  等到那酷暑难捱
  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
  等到那遥远的他乡不再有家书传来
  等到一切等待的人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平安归来
  不要匆匆抹去对我的记忆
  我会把死神一次次打败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感到意外
  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亏了你的等待
  在死神游荡的日子里
  是你的等待拯救了我的未来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是因为你的等待
  我才会活着归来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初期
 
-------------------------------------------------
       第一次听说这首诗,是1998年为凤凰卫视公司和江办制作新闻片,记述江主席泽民参观北大图书馆。那时,任书记在主席可能经过的任何一个岔口,都严格布置了可靠的学生,以便江主席发问时,能听到党好政府好北大好。于是,江主席在一扇大门旁,与一位可靠的俄语系本科生攀谈起来,并用俄语打着嘟噜背诵起西蒙诺夫的这首《等着我》。俺哪里懂俄语,只是看着江主席的陶醉,听着另一种音韵的优美,认为这一定是一首好诗。
       后来,俺在制作《重看昨天》时,大量看历史专题片,终于从苏联卫国战争的一部片子里,听到了这首诗的汉译版,非常棒,印象非常深。
       又后来,听到倪萍姐姐在央视一台晚会上朗诵这首诗,诵得不错,可惜翻译版本不太好,丧失了点滴力量。
       再后来,任书记升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离开北大。俺呢,开始为凤凰制作另一部大型外交史专题片,起初的名字是《二百年鉴中美风》,后来凤凰台长助理刘春和制片人桂平提议简化,叫《百年中美风》,俺担任这12集片子的总策划兼总撰稿,终于把这首诗写进了第4集《苦撑待变》的结尾。
       陈鲁豫说俺是凤凰配音最好的两个人之一,俺不同意,只同意排名第四还差不多,但总之就担任了这部片子的旁白配音,可西蒙诺夫诗这一段,起初是找中国传媒大学专学播音的女同事配,俺听了,觉得很委婉,但力度和沧桑不够,于是提议自己试试。那是俺第一次朗诵诗,有时要提高调子,那需要李咏那样的声音弹性,不是哪一个半路出家者都能使得,但总算配成了这段。这是俺的第一次,却感动了很多人,画面配的是成批成批的革命军战士倒下去,连少年都参军做了炮手,还配了淡淡的不屈的音乐……
     
       西蒙诺夫是苏联文学家,诗才很棒,1979才病逝。《等着我》写在卫国战争初期,当时的局势,和中国差不多,被法西斯打得很惨,焦头滥额,完全看不到希望,所以只有在奋斗中等待未来的人怀着无望的勇敢在拼杀,其余人在考虑投降。蒋中正、孔祥熙、胡适属于前者,汪兆铭夫妇属于后者,延安是希望蒋中正别投降在前线打仗,自己在后方休养扩编。政治局势如此纷杂,前线官兵死伤一片。苏联也是如此,斯大林绝望地躲在地下室里不肯出来,直至战局稳定后才出面收揽胜利的荣誉,士兵大批大批阵亡。西蒙诺夫的诗1941年一出来,迅速影响了民众。1942年,许多文学家和音乐家准备撤往大后方,暂时先住在莫斯科旅馆,西蒙诺夫在这伙人中,没忘了把诗集送给作曲家勃兰切尔看,勃兰切尔一眼看中《等着我……》,感动得一塌糊涂,随即为其谱曲,传唱开来。
       这就是民族灾难之中的文人,有似中国散文家丽尼先生,在被迫向南逃难的破船中,发着高烧,揽着幼小的女儿,依然用铅笔头在破纸上写道:“江南,美丽的土地,我们的。” 
  当年,苏联也处在严重的危难中,《等着我……》隐晦描写官兵的希望和妻子等待丈夫的信念,一经发表便被争相传抄,给了战士以极大的鼓舞,有的战士特意把诗抄在信中,寄给妻子。有位战士在战后写信给西蒙诺夫:“您的诗以及您在诗中所表达的对亲人深切的爱,支持我们度过战争岁月。”
  战后,西蒙诺夫以此诗为题,写多幕话剧,导演特意要求勃兰切尔谱曲的《等着我……》必须保留在剧中。今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在圣彼得堡城北部,有一条街,就叫“西蒙诺夫大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