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美国房地产估价(MAI)体系及方法之启示(A1-2)
(2010-04-04 14:18:34)
标签:
美国房地产估价文化 |
分类: 政经地产 |
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最高最佳用途的分析必须紧密地和市场联系在一起,因为最高最佳使用分析是要解决如何为标的物业寻找最高最佳用途的问题,房地产市场分析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标的物市场供求情况、竞争情况、潜在消费者和终端使用者情况及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等。所以,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判断以及预测应是融入在最高最佳使用分析的过程中的。房地产分析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来分析市场的供求关系。
宏观分析应从市场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人口、收入、就业等方面的信息,来显示市场占有和吸收的情况。
微观分析研究标的物业或竞争性物业在市场上的消化情况,从而研究该细分市场中的供求关系,以及市场消化情况。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是最高最佳使用的四个评判条件,即技术上可能、法律上允许、经济上可行和最大产出性,请见下图。
5.最高最佳使用分析与传统估价方法间的联系
除了我们所提到的,最高最佳使用分析应作为传统估价方法的基础和前提,最高最佳使用分析还应该应用到传统估价方法测算具体价值中去。比如说:
在市场比较法中,可比案例土地在假设空地情况下的最高最佳用途和已开发建筑物的最高最佳用途,应分别与评估对象的最高最佳用途一致。
在成本法中,土地的可比案例必须与评估对象在假设空地的情况下的最高最佳用途一致。
6.最高最佳使用分析举例
在某商业繁华地区现有一幢10年前建造的住宅物业(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计划进行重新改造。目前在市场上,该地段同类型的新住宅单价是10000元/平方米,该地段新增商业物业的单价是30000元/平方米。该建筑物翻新成住宅的成本为500万元,若重建成商业用房的话,需要拆除成本200万元和重建成本1800万元,若翻新改建成商业物业需要1000万元,翻新后可实现的售价为22000元/平方米。与此同时,相同用途、相同容积率的空地在市场上的售价为3000元/平方米。问,怎样才能使该建筑达到最高最佳用途?
若作为空地出售,可实现的价值是售价减拆除成本:
1000平方米×3000元/平方米-200万元=100万元;
若继续用作住宅用途,但需要进行翻新时,可实现的价值是售价减翻新成本:
10000元/平方米×1000平方米-500万元=500万元
若改变其用途成商业,并重新改建现有建筑物时,可实现价值是售价减改建成本:
22000元/平方米×1000平方米-1000万元=1200万元
若拆除现有建筑,重新开发成商业物业时,可实现价值是售价减拆除、重新开发成本:
30000元/平方米×1000平方米-200万元-1800万元=1000万元
所以该物业的最高最佳用途为改变其现状住宅用途,改建成商业用途,并加以翻修。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发现,最高最佳使用分析的本质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该例子所省略了的市场宏观和微观分析,正是最高最佳使用分析的基础内容。
7.差异与启示
在介绍了美国估价体系中最高最佳使用分析的一些内容后,回顾美国估价体系中最高最佳使用分析在实务中的应用,我们归纳了几点差异之处:
两国体制的差异造成了最高最佳使用分析应用的不同:由于美国土地实行私有化,并且土地交易发生得相当频繁。在这种完全竞争市场里,每个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所以对于他们投资的产品来说,如何最大化地挖掘物业的潜在价值就成为了投资者最迫切的要求。
在国内,由于土地制度在根本上与美国不同,土地受到了全方位的限制。对于最高最佳使用分析来说,待开发的物业又必须受到规划限制条件的控制,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这无疑缩小了最高最佳使用分析的施展舞台。在国内,最高最佳使用分析在房地产投资咨询领域更能发挥其作用,比如说,开发商在获得土地后,可以在满足所有限制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开发的产品种类、开发的规模,来满足价值最大的要求。
对于市场微观的分析重视程度不同:在美国的估价体系中,最高最佳使用分析必须是基于市场,来源于市场的,这一点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我们在估价过程中,的确有部分内容是阐述宏观市场走向的,但是到了微观层面,市场分析就显得比较单薄。在美国体系中,对于市场的分析不仅通过市场分析从宏观角度看市场,更通过可销售性分析从微观角度出发,比如需求分析中的人口分析方面来说,一些美国的估价人员从一个社区的用水量来推算这个社区的人口。虽然说这样的方法由于数据来源的问题,在中国并不可行,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适合我国国情的方面入手研究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我国户籍制的特点,通过社区的居委会来了解当地社区的人口及其变化情况等。
再比如,就收益率的选取来说,我们采用的是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的理论做法,其中风险调整值部分一般都是凭借估价师的感觉和积累取值的,该部分的取值是否能够反应市场情况还有待商榷。而美国估价体系中,对于收益率的选取是从市场中提取的,通过比较相同地区相同物业的收益率,来确定估价对象的收益率。相比之下,他们的做法显得更为客观。
我们也许会说,我国估价业务量巨大,任务紧急,无法对市场做如此深入的分析。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我们应该能意识到自身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那么我们就应该抽出时间,调动一些资源,静下心来考虑一下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因为我们不仅仅要在中国当地市场里生存,且已经暴露在全球化竞争的环境里。
通过以上分析对比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可以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思考我们能够改进的地方。
重视市场分析的重要性,建立相关数据库:市场分析是我们估价行业的立足之本,我们必须总结出一套适合我们国情的市场分析手段。并且,我们建议进行市场分析的积累,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并及时更新,这不仅可以为我们把握市场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可以为紧急情况下的数据调用做好二手准备。
完善理论研究:就拿本文中谈到的最高最佳使用分析来说,我们应该深入地、全面地研究学习国外理论以及体系,从中找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并提高我们的不足之处,提升我们的理论水平。当然,这种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最高最佳使用分析,所谓“师夷之长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另外,我们建议能将研究成果融入到估价教材当中,从教育培训入手,提高我们估价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
8.小结
最高最佳使用分析的根据源于市场,用来反映市场真实情况,并且作为任何估价方法的前提和基础。美国估价体系将最高最佳使用分析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其对最高最佳使用分析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
我国的估价体系中,最高最佳使用作为一种原则,同样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然而,由于体制的限制,并没有深入介绍最高最佳原则该怎样应用到实务中去,也没有阐述应通过怎样的定量分析来判断物业是否满足了最高最佳的四条评判标准,在理论方面有完善的空间。毋庸质疑,就最高最佳使用分析来说,美国的估价体系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发。
在经济学上,市场的每个参与者都被假设为理性,在房地产市场中也是一样,物业的所有者都希望能够发挥物业的最大潜力,来达到价值最大化。最高最佳使用分析正是通过估价人员对市场的把握将该目的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