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札记)作品NO114:诗歌圣殿沉沦后的悲怆与狂欢

(2006-10-08 22:26:18)

(札记)作品NO114:诗歌圣殿沉沦后的悲怆与狂欢

 

(札记作品NO114诗歌圣殿沉沦后的悲怆与狂欢

作者:黎明

 

 

 

中国新诗,自呱呱坠地伊始至今,有近百年的春秋寒署;然而诗坛,有风,有雨,有血,有泪……

有的诗人,划破黑夜,或坠于黑夜;有的诗人,抛弃家园,或寻求故土;有的诗人,悄悄地消逝,或渐渐地复活……好一派热闹,又好一派沉寂。

    中国诗坛,在探索中跌躞,在激浪中勇退;有的诗人,在诗歌的漩涡中淹没,有的诗人,在思想的枯竭中自戗……好一派诗歌圣殿沉沦后的“悲怆”!这一切,向来只有许多形而上的解释……试问,有内在的因果吗?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诗人群:蝌蚪死了,海子卧轨,骆一禾一头栽到广场,戈麦跳进清华池,顾城魂断异乡……食指在被一个人们遗忘的角落疗养!另外,就活着的有建树的诗人群中——北岛游漓在国外,王家新也不知道去向,还有西川在北京的书斋里冥思苦想(他的心,比较健康的跳跃着)。如今,诸如:沈浩波、于坚、舒婷、翟永明、海男、阿翔、狼人、余怒等等,他们仍然活跃在当今的诗坛。

我在感悟和创作文学(特指诗歌)的同时,老一辈或称其为上一辈和当代的诗家和诗评家的作品,在我的内心,我认为,他们的诗章和评论的作品各有千秋;就以上我想到的诗家(人)和诗评家(者)而言,我所列举的是在我有限的视线范围内所拜读过后做了肤浅地研习而已,也许,真正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真正的诗评家和他们的理论——他们平静的生活在民间、诗章(作品)藏于他们的心底和游漓于我们的视线之外……不论如何,所谓的官方也好,民间也罢,我对那些真正的称得上诗人(家)和诗评者(家),我不仅对他(她)们的作品有所品、有所感和有所悟,为此,我对他们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然而,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的历史来看,最后真正称得上是大诗人或大诗评家的恐怕那是廖廖无几的了……

    中国诗坛,尤其自80年代末以来,的确,是诗人伤痛的心于黑夜凄凉中滑行,有口无语,有眼无泪……死的已死……活的还能活吗?!不管怎样,咬牙顿足的诗人,还是活下来了,有的去挣扎,有的已转向……

    也许,有的写诗的人,便有了诗歌,也有了诗坛,自然就有了各种流派的诗群,就中国新诗而言,以其流派大致的年代顺次划分为以下诗群;象征派诗群、现代派诗群、九叶派诗群、朦胧派诗群、西部诗诗群、新生代诗群、还有被诗评家争论不休的后现代时代的诗群等等……

有人悲恸道:自80年代——90年代初,中国诗坛的现状——中国的诗坛,穷得只剩下一顶破帽子的了!有人又说,中国的诗坛,已是崩溃的诗坛?有人还说,中国的诗坛,压根儿就是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

一本《他们》的暗流涌动,是地火溶浆?还是心脏博动?诗人食指做了回答——《相信未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食指,1968年12月20日)”

    总之,无论是怎样凋零之后的残花败朵,只要是真正文学缪斯抖落于土地的徒儿们,有了泥土的养份,有了揉进眼睛的光束,有了空气和水分……那枯黄的风景也会怒放的;同样,真正写诗的读诗的善良的人们,是会关注和忧虑当今中国诗坛的前途和命运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去寻找光明!”一句话,真正的诗人在诗歌圣殿沉沦后承受着 “悲怆”和迎接着“狂欢”!

 

 

                                  2006-10-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