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忧 记者眼 温星
孔子和一座滇南小城之间,是什么关系?能有什么关系?
建水被公认为中国儒家文化传承最好的古城之一,得此美誉,当地坚持了10年的孔子文化节暨祭孔大典无疑功不可没。在我看来,任何文化或传统的传承都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漫长的岁月中持之以恒地去坚守。这种坚守,从本质上说,毫无疑问是民间的和民众自发自愿的,但在市场经济急剧膨胀的这些年,往往需要更多的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否则,就可能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在古城建水致力于传承儒家文化的各种方法和途径中,我认为最核心的便是举办孔子文化节。具体时间,是每年孔子诞辰纪念日的前一天即9月27日,一直到整个国庆长假结束。这无疑是建水县一年中最热闹、也最受关注的美好时光,我们当然没法说这是因为孔子或儒家文化,但应该可以说,这就是因为孔子文化节。
同期,另一个规模更大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也在举行,地点当然是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由于建水文庙的规模仅次于曲阜,所以,许多人谈及这个纪念“至圣先师”的节日时,常常会拿建水去和曲阜比较。
但其实,二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被确立为国家级旅游及文化名片,由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曲阜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承办,真正的“高大上”;建水孔子文化节本身肯定也能达到云南旅游及文化名片的高度,但主办方为建水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承办方则是建水文庙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看上去实在有点“小家子气”。
且不论后者是否办得达到了相应的水准,我只想问:一个怎么看上去都有点像小县城里“关起门来自己搞的活动”,你能指望吸引多少外地的、外省的乃至外国的关注?当然,尽管我有此诘问,客观而言,已历十届的建水孔子文化节的影响力,还是已经渐渐地走了出去,其对于当地儒家文化传承这一系统工程的带动也显而易见。
但必须指出,背后的担忧同样明显存在:“十岁”的建水孔子文化节如何才能实现换代升级和自我突破?如何才能在市场经济泡沫中更好地推动儒家文化的传承,以及这座儒文化小城的整体发展?
相关报道详见9月25日春城晚报深度周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