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鼻症引发杀医案的思考(春城晚报·记者年鉴)

(2013-12-03 09:31:36)
标签:

春城晚报

深度新闻

深度事件

主编温星

首席记者杨江

分类: 【深度报道】

空鼻症引发杀医案思考

公立医院应回归公益性 
2013年12月3日春城晚报·深度事件·记者年鉴


 
      

    医患矛盾近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屡次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呈现,医生们这一次彻底怒了,发出了集体的怒吼。地方政府最终化解了险些引发群体事件的这场风暴,然而,作为采访报道这起案件的记者,我的判断是这并不意味着危机真正得到了解决。

 

    医护人员的诉求

 

    因为这几年国内发生的医闹、伤医事件变得近于常态,温岭这起杀医事件伊始并未引发外界太大的关注。10月25日上午案发后不久,我就得到了温岭当地朋友传递的信息,28日,从上海赶到温岭,开始介入调查。

    当时的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外,被围观的群众以及执勤的干警围得水泄不通,神情悲愤的数百名医护人员被人墙堵在医院的广场上,他们打出“严惩凶手”、“医院暴力零容忍”的横幅,并配合着高喊口号。这种愤怒而又透着绝望的呐喊传至很远,颇为令人震撼。

    当时,静坐现场已经出现了不少从温岭其他医院以及外地赶来声援的医护人员。给我的感觉是,这一次,整个医疗界都震怒了,我了解到还有更多来自省内外的医生在赶往温岭的路上,上海的多家医院还准备在王云杰医师追悼会这一天在上海搞默哀仪式。

    医护群体缘何这一次如此愤怒,是我很想搞清楚的第一个疑惑。我了解到,医生最初的愤怒来源于“抢尸”的误会,在悲愤的情绪下,误会被放大。王云杰的同事们还担心,这起案件在维稳的压力下“被和谐”。据通报,凶手连恩青有精神病治疗史。

    部分医护人员酝酿10月28日上街游行,表达他们的焦虑与对医院暴力零容忍的诉求。

    当天下午,为了安抚医护人员,温岭市市委书记、常务副市长赶到现场与医护人员对话,倾听医护人员的诉求,承诺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医护人员安全。于是,众多医护人员并没走出医院广场,本来一触即发的集会在理性中逐渐平息。

    10月28日是这起杀医事件的一个分水岭。从这天晚上开始,此前情绪十分激动的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转为沉默。医院秩序得以恢复,但从此医护人员的神色中仍看到抑制不住的悲情。我了解到,一些医生拿手术刀的手都是颤抖的。

    10月31日,我清晨5点起床,因为6点多就是王云杰医师的追悼会。在殡仪馆,对他同事的采访更让我体会到医护人员内心的绝望。有医生边哭边问:“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敌人是疾患,为什么患者要将刀子对准战友?”还有医生痛斥某些媒体偏见的报道加剧了医患紧张,当然,也有人痛陈医改的失败。

    短暂的追悼会上,王云杰的多位同事都流下了泪水。而后扭转身,回到了让他们爱恨交加的工作岗位,重新恢复了沉默。

    我感觉到了他们的无助。

 

    凶手家属的歉意

 

    对于医患关系以及医改,我采访到的温岭市民几乎每个人都已“久病成医”,从药价到纠纷处置路径,都能说出一些道道来。市民们最焦虑的是,问题的症结“地球人都知道”,但死扣什么时候才能解开?还有,那个凶手——连恩青,他到底是不是一个精神疾病患者?

    我带着同样的疑问,来到了10多公里外的箬横镇浦岙村——连恩青的家。很快,就发现当地村民包括连恩青的家人对一拨又一拨赶来的记者都并不信任。给我的感觉,记者在他们印象中的口碑似乎并不比医生好多少。

    因为怒斥并成功“甩掉”了“跟踪”我的宣传部干事,我得以改变这种印象并取得了连家的信任。连恩青家境不佳,63岁的父亲连德友老实巴交,通过我首次表达了对王云杰亲属的歉意。言语恳切,我相信是发自内心。

    通过对亲友的采访,我逐渐勾勒出了连恩青的过往。连恩青有一个小两岁的亲妹妹连巧巧,还有几个堂兄弟,但他却是一个孤独的人,没有女朋友,连一个朋友都没有,甚至与堂兄弟们之间都鲜有交往。

    连家并不认为连恩青性格上有什么问题,比如“孤僻”或者“偏执”,邻居们也多如此认为。因为鲜有人关注,以至于案发后,亲属们才在他的卧室发现了墙壁上非常醒目而又让人不寒而栗的几个字——“7·31,王云杰、林海勇,死。”他显然下笔很重,字迹就像被一把刀刻进了墙壁。

    连家以及邻居都确认,连恩青在去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看鼻窦炎前并无精神疾病,连家祖上也没有精神病史。但根据连德友的观察,自从2012年3月20日连恩青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鼻中隔矫正术与双侧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之后精神就开始逐渐变得反常,最终,于2013年8月被送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为期两个月的治疗。

 

    作案前的连恩青

 

    “满世界都是鼻子!”妹妹连巧巧告诉我。采访给我的感觉,无论真正的“疾患”来自鼻子还是来自精神状况,连恩青都一直饱受疾病的折磨。

    2012年3月,连恩青因为鼻子不舒服首次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主治医师蔡朝阳诊断其患有“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左上颌窦炎、筛窦炎。”3月18日,温岭第一人民医院对其收住入院,并在两日后进行了“鼻中隔矫正术与双侧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出院后不久,连恩青就经常抱怨鼻子“难受、憋气,睡不着觉”。有时候,不得不用镊子或者用牙签顶起鼻孔才能呼吸。因为感觉“透不过气”,连恩青整宿睡不着觉,精神状况也每况愈下。连德友说,时常看到儿子大半夜在自己房间里双手别在后背,走来走去,“就像一个精神病”。父亲斥责儿子停止这样的走动,但没有任何效果。

    连恩青至少五六十次去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要求解决痛苦,甚至好几次跪在医生面前,有一次连母也陪着跪了下去。

    最早在2012年年底,连家就曾怀疑连恩青精神出了问题,因为当时连恩青偷走卖肉摊上的一把砍肉刀,声称要去杀医生,被家人夺了下来。

    从2013年年初开始,他多次前往台州、杭州等多家医院耳鼻喉科就诊,但所有医院的结论都认为手术没有问题。连恩青一直怀疑,医院之间是彼此串通好了。

    久而久之,连家愈加认为连恩青出了精神问题,这成了连恩青的另一个苦恼,他越纠结鼻子,家属越认同他脑子坏了。母亲劝他不要再看了,“你看病的钱都是老娘打零工用来买菜的。”脾气变得越来越焦躁的连恩青于是打了母亲,并砸烂了家里的吊顶、电饭煲、铝锅。

    连恩青杀人似乎是早有预谋,或者说一直在谋划中。我在连母床头柜中发现了一组照片,经询问得知,7月18日,连恩青在镇上一家照相馆给自己拍了4张小照,照片中的他面带微笑,透着阳光。7月29日,他又到照相馆将这组照片放大成7寸,将取回的照片拿给母亲,“老娘,我没办法做人了,你们以后想我了就看照片吧。”

    连德友吓坏了,他安抚儿子,说送他去上海全中国最好的医院继续看鼻子。8月初,连恩青在连巧巧陪同下到了上海,检查的结论依然与浙江方面一致。但是,连恩青怀疑温岭医院已经串通到了上海。

    连巧巧赶紧给父亲打电话,焦虑地告诉父亲一定要送连恩青去看脑子。然后,父亲带着人赶到了上海,连恩青差不多被亲属押着到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并被诊断患有“持久性的妄想性障碍”。

    两个月后的10月15日,连巧巧接连恩青出院。当晚11点多,到了温岭的家中,吃了晚饭后,连恩青突然说,“你们以为我住了两个月的院,鼻子就好了?我还要去看的!”连巧巧吓出一身冷汗。

    谁也不知道他何时准备的刀和榔头。从精神病院出院后第十天,连恩青挥起了屠刀。

 

    卫生局长的思考

 

    在这起案件发生后一周,人们才首次注意到一个此前从未引起关注的病症与群体——空鼻症与空鼻症人群。

    现有资料显示,引发空鼻症的原因之一便是连恩青此前曾接受过的鼻甲手术,空鼻症的表现也多与连恩青案发前的自述相吻合——鼻子堵塞、精神不济、睡不着觉;各种复查诊断均为正常,家人不理解,被怀疑患有精神病等。而根据其他空鼻症人群的反映,这一人群中普遍存在抑郁、自杀倾向,甚至嚷嚷着要杀医生。

    “空鼻症”被一些人疑为这起案件背后的“真凶”。连恩青到底是不是空鼻症患者?他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如果患有精神疾病,与鼻甲手术又有怎样的关联?其作案时是否具有刑事行为能力?这一切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司法鉴定。

    需要强调的是,关于空鼻症,医学界分歧较大,并未达成共识,属于医学的一个未知领域。

    从各地赶来的媒体记者寄望从温岭这个案例上找到医患关系的症结,甚至找到医改的出路。这起杀医事件的发生,也将温岭市卫生局副局长俞妙祥推到了风口浪尖,俞妙祥对我表示了他的为难,“我不过是一个县级市的卫生局副局长,面对医改这么一个如此宏大的全国性难题,我给不了答案。”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结合基层的经验,谈谈自己的思考,向上传递一些“来自基层的声音”。

    俞妙祥觉得,增加医院安保或像浙江省计划的那样在医院增设安检,都只能治标。而我的担心是,这些指标的成本如果最终还是会落到患者身上,还得进一步加剧医患矛盾。

    俞妙祥给不出答案,对医患关系如何治本,他的回答是公立医院应回归公益性。

 

新闻背景

    10月25日,浙江省温岭市发生一起杀医事件,当天早上,33岁的患者连恩青提着刀、榔头,闯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将46岁的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杀害。10月28日,该院众多医护人员在医院广场静坐表达诉求。温岭官方介入后,事件逐渐平息。


空鼻症引发杀医案的思考(春城晚报·记者年鉴)

空鼻症引发杀医案的思考(春城晚报·记者年鉴)
特约撰稿 杨江(新民周刊首席记者) 责编 高小进

【春城晚报·深度事件/主编黄娅黎温星邓建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