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见面数度掩面而泣,张京川一年内不再登山

(2013-06-28 10:42:52)
标签:

杂谈

分类: 【深度报道】
张京川在春城晚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数度掩面而泣——
这几天难以入眠,一年内不再登山
媒体见面数度掩面而泣,张京川一年内不再登山媒体见面数度掩面而泣,张京川一年内不再登山

   “首先给大家更正一下,我并不是侦察兵出身。”昨日上午10点,“张京川平安归来媒体见面会”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二楼会议室举行。一上来,张京川就更正了之前一直在网络上流传的“他是侦察兵出身”的传闻。在完成了简短对袭击事件的描述后,张京川还对网友质疑其身份及登山费用、时间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张京川回应称,他不是侦察兵,而是曾在武警部队服役;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其登山的时间是攒的公休假,登山费用是自掏腰包。

    昨日,共有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以及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在内的30余家省内外媒体参加了这场见面会。

    【公布捐款账号】

    请帮助刚失去父亲的孩子

    继续完成学业

    “媒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借此机会我希望能够借助媒体,呼吁全社会发起捐款活动,用微小的力量帮助刚刚失去父亲的孩子继续完成学业。捐款账号:6217858300006982376,开户行:中国银行乌鲁木齐石化支行,收款人:杨起云(杨春风儿子),电话:13139881103(杨春亚,她是杨春风的妹妹)……”见面会后,张京川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助杨春风,帮助一个刚刚失去父亲的孩子。说完,张京川站起身向记者们鞠躬,眼泪再一次情不自禁地滑落……
 

    【质疑】

    你是怎么逃脱的?

    回应:

    我只能说我的运气不错

    Q:在你们出发前,对当地局势有所了解吗?

    A:我们以前都在巴基斯坦登过山,也曾经说起过那边的局势。但是并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登山活动中,其实,我们在大本营的条件非常艰苦。当地的老百姓也很愿意我们这些登山者去到他们那里登山,我们可以为他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当我们和当地老百姓交流后,觉得他们都很和蔼,感觉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根本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心里没有任何防备。

    Q:对于袭击你们的武装分子,能不能进行下描述?

    A:这个涉及到案件细节,所以不能透露。我只能说全副武装,蒙面,手持武器。

    Q:遇袭之后,面对恐怖分子的追捕,你是怎样躲避的?

    A:拼命地奔跑,侧翻,用地形掩护,一边奔跑一边不停地躲避子弹。这些方面跟我在部队服役的经历有关,我觉得能逃过一劫,运气成分占了很大部分,我只能说自己的运气不错。

    Q:遇袭发生后多久,才让你觉得真正安全了?

    A:当看到第二架直升机飞抵事发地点,职业军人从直升机上跳下,控制了整个营地之后,我才觉得是真正安全了。看到了这一切,我才从藏身的地方现身……

    Q:距离6月23日已经有好几天了,您现在的心情平复得怎么样了?

    A:我也说不准自己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目前我身体仍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晚上仍难以入睡。

  

    登山费用从哪里来?

    回应:

    此次登山费用全是自掏腰包

    Q:在中国,登山有专业和民间之分,怎样看待这种情况?

    A:所谓专业和民间登山的说法,也只有中国才有。这是因为只有中国有国家组织的登山队,其他国家则是由民间主导。我们是自发的喜爱登山,这远远比国家登山队更艰难。我们要自己筹集资金,又要去登山,所以有的人一年可以登几次,而我一年只能出去一次。

    Q:你的登山费用怎么来的?

    A:此次登山的费用全部是自掏腰包,没有赞助。倒是以前我参加的几次登山活动,都有赞助。

 

    公职在身,怎么调配登山时间?

    回应:

    我请了今年的公休假

    Q:事件发生后,因为你公务员的身份,部分网民对你的登山之举产生了质疑,你如何看待?

    A:一个人要善于把握好自己的时间,不能为了自己的爱好顾此失彼。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既然上班拿薪水,就要好好工作。我在工商局工作,每个星期都会值班,尤其是3·15期间。对于工作日外的值班,单位通常会用补休和补钱两种方式补贴,我选择的是补休。根据我工作年限的公休假,加上前后周末和补休,我这次的假期是22天,登山,足够了。

    Q:对于你来说,登山运动代表着什么?

    A:登山是一种克服艰难险阻,不畏困难的运动,能锻炼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南伽峰号称杀人峰,我们当时把这次困难看作一次挑战自己,提升精神境界的标杆。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只要打通2号营地,就能打通成功之路。

 

    以后会继续登山吗?

    回应:

    1年内不会再登山了

    Q:听说你登山前总是给朋友交代,却不选择家人?

    A:每一个登山者都明白,登山意味着什么?之所以在出发前,包括这一次打出第一个营救电话,都是找朋友而不是家人,其实也很简单,有些话可以跟朋友说,但不能跟家人说,一方面是自己说不出口,另一方面是担心家人受到惊吓。

    Q:近些年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再加上这次事件,你对死亡如何看待?

    A:这些危险其实跟登山本身没有关系,不是说因为去登山,才碰到这些危险,就算去游玩,度假,也有可能遇到的。比如这次事件,我认为这只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跟登山本身的危险,没有关系。只是恐怖分子选择了在营地的登山者。

    Q:今后你还会继续登山吗?

    A:会的,不过大概1年内我不会登山。即使我完成了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又能怎样?难道就不再登峰了吗?人生还要继续,还会面对新的挑战,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勇敢。这次意外,夺去了两名攀登山峰最多的人的生命。

    Q:你对民间登山爱好者有什么建议?

    A:我要再一次强调,这次只是一个意外,与登山并没有关系。其实登山只要你参与进来,用身体加入这个行列,就已经成功了。你不敢加入进来,不敢对身体进行反复询问,相对来说,会体现你的懦弱。登山爱好者不要因为一些事故,停止继续磨练身心,要为有一个强大的体魄作出努力。
 

   【 现场素描】

    谈及遇难好友,见面会上数度落泪

    希望大家能帮帮杨春风的家人

    6月23日凌晨,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地区发生枪击案,中国民间登山队在海拔4200米的南伽峰大本营遭到十几名身份不明的武装人员突袭,致10人遇难。张京川成为此次枪击案唯一的幸存者。

    与死神擦肩而过,从恐怖分子枪口下逃脱,这样的经历对于张京川而言,无疑是最为痛苦的回忆。同时,张京川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晚报记者与张京川取得联系,在征得张京川本人的同意后,于昨日上午10点召开“张京川平安归来媒体见面会”。在见面会上,张京川谈及遇难好友多次落泪,并说出了他的两个希望。

    希望尽快回到平静的生活

    没有奢华的布置,更没有炫丽的舞台,张京川面对众多媒体在回国后第一次讲述了他在巴基斯坦所经历的一切,并回答了记者们关心的所有问题,整个见面会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

    再一次回忆数日前那血淋淋的场景,张京川显得很平静,他说:“在最危险的时候,我儿子和家人就是我的精神支柱。今后的1年,我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多陪陪家人。”对于今后的打算,张京川只说了8个字:“好好生活,好好工作。”见面会最后,张京川说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希望,在满足了所有媒体的需求后,希望记者们不要再对他和他的家庭、朋友进行采访,“我希望尽快回到平静的生活。”

    希望大家帮帮杨春风的家人

    山仍在那里,但杨春风、饶剑峰却无法实现人生的梦想。人虽回到了昆明,但张京川的心却从没有和兄弟们分开过……

    经历了生与死,张京川没有流泪;面对恐怖分子的枪口,他没有退缩;可谈到好友的离去,在见面会上此前很平静的英雄却忍不住落泪,“我和杨春风从2005年就开始在一起登山,早已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每年都会到我家里住上一段时间,每天一起谈论登山,梦想……”提及杨春风,张京川有些不能自已,“杨春风和我是好朋友,我对他的情况非常了解,他家境非常困难,几乎把自己一生的积蓄都用在了登山事业上,他现在离开了,留下了年过七旬的双亲以及一个儿子,我希望大家能帮帮杨春风的家人……”说到这里,张京川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泣不成声。

    记者们都哭了……

    张京川的讲诉,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记者。整个见面会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中,不管之前记者们是否认识杨春风,通过张京川的讲诉,大家似乎看到了一个在雪山之巅屹立的身影。眼泪不由地从记者们眼角流了出来,一个中国民间最优秀的登山家,竟然以如此的方式离开了他心爱的雪山,离开了他的亲人和朋友。

    【记者手记】

    该画上一个句号了

    参加完媒体见面会,张京川如释重负……
 

    发生在张京川身上的事情,常人无法想象。自从他巧妙避过危险的细节曝光后,我听到了一种假设,假如我们面对如此的境地,我们自己会怎么办?而几乎身边所有人的答案都一致:不知所措或者是惊慌失措。

    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想一想,或许就能更加体会现在张京川的状态。最好的朋友在自己眼前遇害,在惊恐中度过常人难以想象的10个小时,张京川虽然回家了,但他的心是否真正回来。从事发到现在,张京川告诉我说,他仍然难以入睡,一些画面总在他脑海里回闪。

    “兄弟,我不想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我只想跟你说……”还在巴基斯坦,张京川就有想回避的想法。不是他选择回避,而是他不愿意去回忆,回忆这段或许是人生中最痛苦的经历。

    于是,无论在电视镜头前还是在众多记者的包围中,大家看到最多的是双手合十,感谢大家却闭口不谈的张京川。在乌鲁木齐如此,在昆明机场同样如此,原本一个十分健谈的人如今变得沉默寡言,这不是我认识的张京川。

    逃避不是办法,回避也无法摆脱媒体记者的追逐。当一次普通的登山活动变成国际恐怖袭击事件,作为事件中唯一幸存的张京川,他注定要成为焦点。只是这样的焦点,让他身心俱疲。

    无法回避,就只能勇敢面对。“那就召开一次个人的媒体见面会。”身为媒体人,我深知,一旦张京川选择回避,他或许遭受到更多的压力。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张京川终于同意了。“我只想说一次。”在见面会前,张京川一再强调,而之所以同意在众多媒体面前再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他说他更多是从亲人的角度考虑,他不想给他的家人带来更多的压力,他已亏欠他们太多太多。

    于是,一场媒体期盼已久的媒体见面会得以顺利进行,而这也是我参加过的媒体见面会中最压抑的一次。回忆起最好的挚友,张京川泪流满面,讲诉起脱险的过程,张京川仍有些惊恐。同时,这也是我参加媒体见面会中最感人的一次,记者们一边采访一边流眼泪,大家都在为我们失去最好的登山家而遗憾,为失去英雄而落泪。

    发布会结束,张京川长长出了一口气,一种如释重负的神情在他回昆后第一次呈现在他脸上。“下午,我还要去单位上班。”谢绝我的盛情邀请,张京川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因恐怖袭击而成为焦点,其实张京川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就像你、我一样,有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生活,他渴望过上平静的生活。

    事情已经过去多日,张京川也回到了亲人的身边,事情应该也理应画上一个句号!


【延伸阅读】 

    张京川如何奇迹般逃生?

    ●23日,南伽帕尔巴特峰海拔4400米的前进营内,大约有十多个人分布在两个区域安扎帐篷。

    ●凌晨时分,张京川刚在帐篷里躺下没过多久,有人便冲进了帐篷,将仅穿着单衣单裤的他捆绑后拖出帐篷。

    ●袭击者用枪指着他们的头顶,所有人被分成两排,跪在营地的空地上。

    ●袭击者开始向每一个登山者索要护照和钱财,张京川趁恐怖分子从他手腕上取表时,悄悄弄开了绑在手上的绳子。

    ●袭击者突然开枪,张京川下意识把头一低,躲过致命子弹,眼睁睁看着杨春风被子弹击中。

    ●张京川趁乱“撂倒”了在他旁边的一名袭击者,挣脱绳索,光着脚,采取左右闪躲的方式,一路向距离营地30米左右的山崖方向狂奔,身后响起急促的枪声……

    ●来到山崖边,张京川毫不犹豫纵身跳下,好在山崖并不高,只有一个四五十米长的斜坡,连接山崖下的冰河,几乎是连滚带爬,斜坡上的碎石划破了他的衣服,双脚鲜血直流。一路滚到冰河上,张京川迅速躲进了冰河岸边的冰裂缝中,远处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他躲在冰裂缝中,隐隐约约看到几个袭击者追到了山崖边,由于天太黑,他们没有继续向前追赶。

    ●等待了一段时间后,张京川决定悄悄潜回营地,看看情况。他一路匍匐前进,迂回到自己帐篷附近,穿上御寒的棉服,套上高山靴,并拿走了放在杨春风帐篷里的卫星电话,然后向南伽峰跑去。

    ●北京时间凌晨4点左右,张京川打出了第一个求救电话。之后,他便躲在雪山里,希望把消息尽快通知给正在雪山上的另一支10多人的登山队伍。

    ●眼见天色已亮,没有等到下撤的登山队员,张京川再度潜回到前进营地附近。直到后来巴基斯坦军方控制了营地,他才敢露面,并最终获救。

  2013年6月28日春城晚报 首席记者 杨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