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叔”朴龙圭 韩国特警昆明开马场

(2012-12-17 10:54:11)
标签:

春城晚报

人物周刊

主编黄娅黎

主编温星

韩国马叔

分类: 【访谈对话】

 

“马叔”朴龙圭 <wbr>韩国特警昆明开马场韩国马叔在昆明 

2012-12-17春城晚报·人物周刊 

 

【封面】

他,曾是韩国特警,身手了得,如今,却隐匿于中国昆明的一处山林,当起了“马叔”——开马场。

    《江南style》风靡全球之时,“马叔”看到“鸟叔”那滑稽而又经典的骑马舞,乐了,“里面那个不时出现的马场,就是我在韩国的马术老师开的呀!”

    游历过许多国家和中国的许多地方,在中国的火车上,他丢了钱包。凭着一句现学现卖的中文“好吃吗?”,一路蹭饭蹭到昆明。他认定,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天堂。

    回到韩国,他变卖所有财产,将其余无法带走的东西付之一炬,拖家带口,非要定居昆明。

    别人眼里,这个躲在昆明深山里养马的韩国“马叔”偏执、神经质。养马,更爱马,在三年都没开张的惨淡中,对于那些不懂马、不惜马的顾客依旧不屑一顾。

    朴龙圭,就是这样一个男人。从韩国到中国,一路走来,他的人生就跟“鸟叔”的蹿红一样传奇。提及《江南style》,他认为火爆原因“可能在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白马王子的梦想”。

    而“马叔”自己的梦想,是让他钟爱一生的马术,在这片他所挚爱的异国“天堂”里扎根生长。

 

云南网联动视频专题

 
    
【内版正文】
朴龙圭韩国特警昆明开马场

    

“马叔”朴龙圭 <wbr>韩国特警昆明开马场 
    
    今年,韩国“鸟叔”朴载相独创的骑马舞风靡全球。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肤色的人们同跳一支舞,全民狂欢。殊不知,在昆明安宁太平镇的山林间,也隐匿着一位来自韩国的“马叔”——朴龙圭。

    他的马场,在这个远离其祖国的中国南疆山林,已经存在了整整8年。他既是这里的两位老板之一,更是马术教练。马场离太平镇不远,时节虽已过“大雪”,天气依然晴好,马场被郁郁葱葱的林木包围着。在马场中央的栅栏里,几匹高大的马儿悠闲地来回踱着步。

    朴龙圭今年49岁,满头银发,腰杆硬直,身材健美。来昆明以前,在韩国,他是一位特警,干了近10年。说到风靡全球的骑马舞,这位韩国“马叔”和那位韩国“鸟叔”还真扯得上关系,“《江南style》里不时出现的那个马场,就是我在韩国的马术老师开的呀。”

    从韩国到中国,从特警到马术教练,这种大跨度的时空挪移和角色转换,如同他在中国的人生际遇一样,充满了传奇。

 

    旅行  找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天堂

 

    《江南style》让“鸟叔”朴载相成了名副其实的“高富帅”。朴龙圭则没那么幸运。1998年,他在韩国还是公务员,像是转眼之间,在中国,他就成了“穷屌丝”。

    朴龙圭在韩国首都首尔附近当了近10年特警,“专门和黑社会打交道。”1998年,他35岁,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他“偷偷”开的马场受波及,顾客日渐稀少,经营越来越困难。

    “屋漏偏逢连夜雨”,也是这一年,韩国总统更迭,警察局新上任的上司让他去当交警。朴龙圭觉得胸闷气短。

    “韩国有句老话:摔倒了,就当休息;躺下了,就睡一觉。不必太计较一时的荣辱得失。那时我就想,干脆给自己放假去旅游散心,于是就辞了职。带着简单的行李和一本中国旅游指南,一个人就来到了中国。”两年时间,像阿甘一样,他一路走,从北到南,竟然穿越了半个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福建、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广西、贵州。最后,脚步停在了云南。

    漫长旅程总是充满变数,无法预料会碰到什么事,遇到什么人,看到什么风景,特别是在异国他乡。“到中国,刚上火车,装着银行卡和少量现金的钱包就丢了。同样的事情,后来又发生了一次。”

    火车上,语言不通,饥肠辘辘,举目无亲。朴龙圭山穷水尽,好在临时抱佛脚学会了几句简单的中文。看到中国旅客吃东西,就说“我,韩国人。好吃吗?”同车的中国旅客也很热情:“好吃。你吃,你吃。”说完便把食物递了过来。就这样,乞讨似的,朴龙圭游荡到了贵州,又从贵阳坐火车来到昆明,“没想到,在这里,我找到了天堂。”

    “在昆明下了火车,那时正值1月份。”当时天色已晚,夜风吹在脸上,凉凉的。带着一路风尘的朴龙圭,没有多的钱住城里的旅馆,只能往城外走。不知走了多久,看到远处的村庄闪耀着零星灯火,心里一暖,就径直走了过去。

    门开了。“我,韩国人,没钱,你家……”朴龙圭比划着,接着又比划了一个睡觉的手势,“屋主人马上就明白了,连忙把我拉进屋。”

    朴龙圭在村子里逗留的那些天,村民们杀鸡杀猪招待他。他注意到,村民们其实过得很艰苦,但黝黑的脸上堆满了纯朴的笑容。他每次在不同的村子借宿,一次都没被拒绝过,“温暖,就是温暖的感觉。”

    朴龙圭的心完全被村民的热情融化了。和心一样温暖的,还有昆明独特的气候。“1月份了,韩国早就大雪纷飞,气温已是零下。昆明,却晴空万里,清爽宜人,天那么蓝,树那么绿,云那么白。”在山野间,朴龙圭大步畅快地走着,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忘记自我,忘记俗世,忘记烦恼,完全陶醉在云南的蓝天白云间,旅途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告别时,他掏出身上为数不多的钱,想给他们,略微表示一点谢意。可被拒绝,不管怎样说,村民就是不收,“我实在没办法,就趁没人注意,把100块钱塞在了我睡的被子里。”

    带着深深的感动,装着村民幸福的笑容,朴龙圭继续在云南散心。后来,他到了丽江。那时,丽江的旅游远不如今天火爆,游人少,静谧的古城让他震撼,“没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还有这样好的地方。”

    本来,只想在云南待几天,没想到,竟流连了将近一个月。之后,朴龙圭结束了在中国的漫长旅途,“我找到了心灵的故乡。云南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天堂吗?”

“马叔”朴龙圭 <wbr>韩国特警昆明开马场

 

    火焰  烧掉一切带着家人远赴云南

 

    离马厩不远的一侧山坡上,错落地分布着四栋用黄泥糊起来、圆圆的像蘑菇的小土房,里面放着马靴、马鞭、骑士帽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老家的许多房子就是这样的。回到韩国的那段日子,经常,朴龙圭都会燃起篝火,倒上一杯云南小荞酒,和朋友们美美地吃上一顿正宗的韩国石板烤肉。火光在黑暗中跳跃着,把他微醺的脸映得通红。

    直到现在,每次看到篝火,朴龙圭都会想起8年前他在韩国自家院子里放的那把火。

    2000年,在中国旅行两年后,朴龙圭回到韩国的家。已37岁的他,做了一个改变全家人生活轨迹的决定。当妻子听到这个决定时,惊愕万分:“什么?你要我们一家人都跟你去中国云南昆明定居?!”

    一开始,妻子非常抵触:自己和全家人的亲戚、朋友及社交圈子全都在韩国,怎么可能去中国一个遥远而又完全陌生的地方,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朴龙圭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来做妻子和三个孩子的思想工作。最后,还是没能完全说服妻子。当时,他已将汽车、马场等等一切能卖的家产全卖了,只剩下一堆马具和其他一些东西无人问津。妻子说:“我们慢慢卖吧,等全部卖完了,我们就去昆明。”她以为,丈夫只是一时冲动,只要慢慢拖时间,说不定哪天就会改变主意。

    “我当时很明白她的这层想法。”朴龙圭笑着说,“我已经想到了一个破釜沉舟的方法。”于是,某天,朴龙圭趁妻子和三个孩子都出去不在家的时候,在院子里,把那堆马具和其他不能带走的东西全堆在一起,浇上汽油,点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妻子回来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除了墙角一个孤零零的旅行箱,家里什么东西都没了。

    再后来,朴龙圭把房子也卖了。2004年3月,一家五口,带着仅剩的家当,千里迢迢从韩国来到了昆明。

    其实,在来中国以前,朴龙圭还去过东南亚的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等国。不过,在这些地方,他都没有过想停留下来的感觉。“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韩国,两国同属儒家文化圈。比如,在韩国也过端午,也有春节假期。初次到中国,我没有一点在异乡常有的陌生感、疏离感,反而觉得很熟悉、很亲切。这可能就是文化的心灵感应吧。”

 

    撕钱  马术当赛马马叔很生气

 

    骑马舞为什么出在韩国,而不是其他马术更为发达的国家?朴龙圭说,韩国30年前只有30家马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800多家。上至七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孩子,都喜欢骑马,骑马运动的氛围特别浓,“‘鸟叔’朴载相《江南style》里的那个马场,就是我在韩国的马术教练开的。”

    2004年,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在中国各地买了不少马。2005年10月,他与人合伙的马术俱乐部正式在昆明安宁太平开了起来。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原想啊,这里这么好的天气,喜欢马术的人应该很多,当时昆明也还几乎没有马场,市场应该不小。刚开始我的预期是一个月能有300个会员,没想到啊,用了整整3年半的时间,才招收到一个会员,而且,还是一个在昆明的七十多岁的韩国老太太!”

    这3年半,并不是没有一个非会员的零散客人光顾。但由于和他们的观念发生冲突,朴龙圭拼着即便不做生意,也要把这些人请出马场。

    《天下无贼》里的黎叔说:“我最烦你们这些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马叔”说,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那些客人把马术混淆成了赛马,上马之后只知道死命往前跑,赛马就是拼速度,谁跑得快谁就赢。

    有一次,马场来了四五个客人。给钱后,骑上马就提鞭猛抽,往山上跑。这一鞭鞭就像打在朴龙圭自己身上,他心痛不已,立即冲上前拦住他们,耐心解释。“他们不听,说他们出钱了,想怎么骑就怎么骑。我就大声说,把钱退给你们,走吧!他们也不高兴了,说不愿退钱……”

    “马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争执不下,朴龙圭竟当着那几个客人的面,把他们付的四五张百元大钞撕得粉碎,抛向空中。碎片在空中乱舞,撒满一地,“那些客人骑在马上,动弹不得,看呆了。”

    朴龙圭介绍,马术和赛马其实完全不一样。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包括盛装舞步骑术赛、障碍赛、竞速等项目。盛装舞步骑术赛,目的是训练马匹的服从度,听从主人的指挥做出各种动作,而且注重马的前进气势及收缩;障碍赛则是马术比赛中最刺激的一项,选手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驭马在场地上跨越12至15道的障碍物,比如水沟、矮墙、棚栏等。

    至于马的基本步法,包括小跑、慢步跑、人立、腾跃、原地腾跃。小跑是让马儿原地跑;慢步跑是马儿小跑时提起前蹄;人立是马儿提高前腿,与地面成45度;腾跃就是马儿用后腿腾跃,前腿不接触地面;原地腾跃则是马儿在凌空腾跃时,在最高点踢出后腿,前腿收在胸下。

    “马术的最高境界是‘人马合一’,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说的‘天人合一’。”聊得兴起,朴龙圭便展示起了自己精湛的马术,陆续骑了3匹马。无论是人立、小跑、跨栏,在他的口令下,这3匹马动作都异常轻捷、舒展、连贯,没有一点顿挫、粘滞感。

    最惊险的还是骑马射箭。箭靶在场地中央,朴龙圭纵身上马,策马绕场飞驰中,一手拉弓,一手搭箭,后仰贴马背,瞄准,“嗖”的一声,箭矢在空中划出一道美妙的轨迹,正中靶标。“你们看到了,我刚刚没有抓缰绳,我不怕它把我摔下来,因为我信任它。马通人性,它也懂得我对它的这种信任,所以不会把我摔下来。”

    朴龙圭爱马,平时喜欢和马亲近。“在我眼里,它们一个个就像十七八岁的姑娘小伙,阳光、纯真。你真心对它们好,它们会懂,也会真心对你好。”每当客人打马时,或者在街上看到拉货的马儿的眼神时,他“心底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悲凉感”。

 

“马叔”朴龙圭 <wbr>韩国特警昆明开马场

    心酸  往事已去现在幸福得跳起来

 

    3年多没一个会员,马场创立之初是如何撑过来的?“只要我认为我的信念是对的,就会坚持下去。我相信,总有一天,别人会理解。”

    那时候,朴龙圭的太太不仅没有怨言,反而以实际行动默默支持丈夫。他们经常把在昆明的韩国留学生接到自己的家里照顾,每月从留学生父母那里获得一定的报酬。就这样,一家人苦苦支撑了3年半。

    朴龙圭是个练家子,在韩国当特警以前,就会跆拳道、武术、柔道,当特警以后出于职业需要就更不用说了,几乎天天都练。由于长期体力严重消耗,也受过一些伤,每当阴天,他全身的关节处都会隐隐作痛,肌肉僵硬。在韩国遇到这种情况时,他都会去蒸桑拿,让自己的身体大汗淋漓,以减轻疼痛。

    有一次,他的关节又开始疼痛。但翻遍自己的口袋,只找到20块钱。他从韩国留学生那里打听到,白马小区附近有个蒸桑拿的地方,蒸一次刚好只要20块。

    朴龙圭准备走过去。可刚迈过门槛,脚就缩了回来。他站在那里,去或不去,两种想法在脑海里痛苦地纠缠着。脚刚伸出去,转念一想,又收了回来。就这样,一个人在门口反反复复迈腿、收腿。他很想大吼一声,吐出那股堵在胸口的无比强大的郁闷之气。不知不觉,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着转,但硬是被他忍住,没流下来。最后,现实的窘迫战胜了浑身的疼痛,他望着天,怕被妻子看见,轻叹一声,默默地走回了屋子。

    “为了这20块钱,那次我纠结了半天,非常想去蒸桑拿,又非常舍不得,因为,那时家里的经济实在太拮据了。中国有个说法,叫‘贫贱夫妻百事哀’,我想就是这个意思吧……”

    说起这些心酸往事,朴龙圭总是微笑着。“现在我很幸福,幸福得就想跳起来。”现在他的会员已近80位,马场收支也实现了平衡,并有结余,虽然不多。这些会员,基本是昆明本地人,最大的有七十多岁,最小的才6岁,有时一家三口一起来学马术。最让他开心的是,新来的会员再也没人弄不清赛马和马术了。

 

    【马叔印象】

    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在很多人眼里,马术是一项比高尔夫更加贵族的运动,要有时间,更要有钱。但还有一点往往被忽视,那就是血性。“骑马要有种,不怕死。” 时任中国马协理事云南的联络官敖伟直言不讳。敖伟是云南人,说话铿锵有力。早在2002年就开了一家马术俱乐部,后因耗费巨大,入不敷出,最终将自己俱乐部的会员转给了朴龙圭。

    “我打心里敬佩朴龙圭先生。” 敖伟说,一个韩国人不远万里来昆明开马场,人地生疏,本身就很不容易。而且,经营马场比一般人的想象要困难得多,“(经济上)开个米线店都比开马场强。”

    “朴龙圭是个真爷们,有毅力,从不惧怕危险、死亡。他还是个表里如一的人,很真诚,所以,如果我能帮上他什么,一定会帮。”对和自己年龄相仿的这位韩国“马叔”,敖伟赞赏有加。

    对朴龙圭有一致看法的还有马场的主要投资人、朴龙圭的合作伙伴李先生。“我看人很准、很有感觉。”在他眼里,朴龙圭有善心,有毅力,绝非“玩马丧志”,“他经常去周边农村帮助那里的人,还资助贫困学生读书。”

    8年前,李先生和朴龙圭打乒乓球认识。打完球后,两人边休息边聊天。提到开马场的事,一拍即合。在他看来,朴龙圭骑术精湛,非常敬业,而且对骑马安全的要求近乎苛刻,这一点非常令人放心。最重要的,骑马可以极大地磨练人的身体和意志,这一点其他运动很难相比。

    “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他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谈了一个小时,就把开马场的细节全部谈妥了。当时,我们连合同什么的都没签一个。”李先生回忆。


“马叔”朴龙圭 <wbr>韩国特警昆明开马场

    【人物对话】

    韩国更重传统文化中国女性地位很高

 

    “马叔”朴龙圭走遍万水千山,阅历丰富,对人和马的感情、韩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中日韩之间文化的细小差别都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的对话过程,虽是经其助理兼会员罗银彩女士翻译出来,可能打了些折扣,不全是他自己话语方式的原汁原味,仍不时让人会心一笑。

    人物周刊:韩国“鸟叔”的《江南style》和骑马舞那么火,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朴龙圭:我想,原因可能在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白马王子的梦想,但现实中很难做到,于是,骑马舞便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人物周刊:我们都相信马是通人性的,你和它们的交流和感情能到什么程度?

    朴龙圭:人和马完全可以成为非常亲密的朋友。原来我在韩国开马场的时候,特别喜欢一匹黑色的母马,它也跟了我好几年。19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不得已,我忍痛把它卖了。没想到才过了几天,买主就打来电话,说我那匹马什么都不吃,也不肯训练。我马上赶过去,远远的,它看到了我,就从马厩里冲出,向我跑来,我也急忙向它奔去。重逢的时刻,我和它的眼泪都出来了。当时,我就把另外一匹更好的马给了那位买主,然后把它带回了家。后来,它在我的身边终老而逝……

    人物周刊:8年前你刚想到昆明办马场时,曾遭到太太的强烈反对,后来她都支持你了吧?

    朴龙圭(笑):是的。我太太是韩国传统型美女。她多才多艺,性格外柔内强,通过学习拿到了13种技能证书。家庭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做事赚钱补贴家用,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现在,她在新亚洲体育城那边开服装店。我和太太会定居昆明,不会再回韩国。我的3个孩子都在昆明念了很多年的书,现在都去了马来西亚,他们也会经常回昆明看我们。

    人物周刊:在你看来,中韩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朴龙圭:韩国的传统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在韩国,很多传统一代一代延续了下来。在中国,我感觉传统文化的氛围没有在韩国那么浓。中、日、韩三国传统文化相近,但也有很多细微差别。比如菜刀,中国的厚、大、重,日本的薄、长、轻,韩国的居于中日之间;又如衣袖,中国的很小,日本的很大,韩国的又在两国之间。这非常有意思,我想好好研究,有机会还想出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呢。

    我在中国,感触很深的是中国男女非常平等,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比韩国女性的高。在韩国,女性受传统文化影响,往往不会对男性大声说话,男尊女卑的现象比较明显。即使在家里,夫妻之间也不会太随意,非常讲究礼节。

 特约记者 金峰 本报记者温星/文   本报记者周明佳/摄

 

 

【春城晚报·人物周刊/主编黄娅黎·温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