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温星入滇记
温星入滇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246
  • 关注人气:16,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毕节五童 “冻死事件”的意外与必然

(2012-11-25 21:44:49)
标签:

杂谈

分类: 【嬉笑怒骂】

毕节五童

“冻死事件”的意外与必然

春城晚报·人物周刊·人物聚焦·记者温星
   

    本来并不具有可比性,但同样发生在秋风萧瑟季节的这个事件,容易让人想起去年广东佛山两岁幼女小悦悦惨死车轮的悲剧——11月16日,贵州毕节市街头,五名9岁至13岁的男童被发现死于一个垃圾桶里。

   

    又是一条令人寒澈心骨的新闻。有人说,那个细雨飘飞的长夜最低温度有6度,不至于冻死,是孩子们在里面生火一氧化碳中毒或“焖死”的。但在我看来,这就是一次“冻死事件”,背景是生活重压、亲情淡漠以及政府乏力政策缺位的“酷寒深冬”。当人们想要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任何一方时,才发现了此事件的复杂性——5个孩子的殒命夭亡,实际上,是各方“合力”酿成的恶果。

 

    贵州毕节很贫困,七星关区海子街镇擦枪岩村干沟苗寨又是毕节最穷地方,人均年收入仅1500元左右。5个孩子均姓陶,分别来自三个家庭,三位父亲彼此为兄弟或表兄弟关系,其中,两人在深圳以捡垃圾为生,留在村里的一位,自己竟有7个孩子,根本无力顾及子侄辈。

 

    这5个孩子中,仅有一名在校就读,还特别厌学,经常逃学,和另外4个外出流浪,并曾有过多次被收容的经历。“我们不要了,他们爱到哪里就去哪里。”听到孩子被送回来后家长的这句话,恐怕没人会不感到震惊和愤怒,但又实在没法一味地去指责他们——实在太穷了!根据前去深入采访的各路媒体发布的图文报道,他们的“家”,跟一个稍微大些的垃圾桶也没多大区别,“逢雨便漏的土坯房”,“家徒四壁,满屋恶臭”。

 

    由此,这5个孩子由“留守”而“流浪”的“时代特征”便很明显了。一个保守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至少有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这其中,一成以上三年都无法见到自己的父母。他们的父母都奔波于祖国繁华的大中城市,付出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却往往只能换回自己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无法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好处,难以进入正常的社保及福利体制,身在城市,却永远被摒除在城市之外,更奢谈将孩子家人都接来,在这座“别人的城市”里欢聚天伦。

 

    于是,在这个特殊群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里,对老人或对孩子的亲情就被迫淡化了,甚至直接放弃。这,便是当今中国轰轰烈烈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恶劣的副作用之一。而在这方面,国家政府始终缺乏有良知和有力度的政策出台。

 

    在如此时代背景之下,毕节五童流浪惨死垃圾桶绝非偶发个案,而有着较为普遍的残酷的现实基础,绝对是一种必然。

 

    但在毕节市相关官员看来,这是一个“意外事故”,因为他们针对流浪儿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过专门的巡查,似乎只是遗漏了这5个孩子,属于正常的工作疏忽。值得追问的却是,孩子们已在附近流浪多日,难道每天都那么不巧地与巡查队伍失之交臂?而且,就在“夺命垃圾桶”仅约百米之外便是政府基层的一家办事处,为何数日之中依然没能发现这些孩子并主动实施救助?

 

    这种“疏忽”,与事发几日后当地警方、民政等部门皆将消息捂住秘不发布的做派相一致。甚至,在事件尚存诸多疑点、远在深圳打工的孩子父母还没能回来(即便他们不愿意或没路费专门回来一趟,也应该走相应的授权程序)的时候,警方便匆匆火化了尸体,从而为孩子们的死因留下了更多的猜疑空间。

 

    但还是应该承认,在媒体将此事曝光后,当地问责的速度是比较及时的,包括2名分管副区长、区教育局长、民政局长在内的8名相关官员被停职或免职,接受调查。

 

    有法律界人士随即指出:这些官员是否还构成了玩忽职守或渎职?行政问责只是开始,司法追究也应跟上。在厘清政府部门及官员责任的前提下,赔偿或补偿程序也应该立即启动。

 

 本版责编 张曦虹
春城晚报·地理周刊/主编 黄娅黎 温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