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者手记:80后的独立

(2012-10-28 22:16:06)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专栏】

80后的独立

 2012年10月29日春城晚报·人物周刊·记者温星

 

    迩多颇有些明星气质,阳光、俊朗,一如他的文字。
    阔别家乡十年后,迩多回来了。如今,他的身份是“新都市散文作家”,签售一本《余兴派对》。母校(包括小学和中学)的老师和学弟学妹们都来捧场,簇拥着他。
    签售现场,人群之外,远远地,有一位腿脚带些残疾的老人,满脸幸福状,他便是迩多的父亲。迩多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从小就显得特别早熟,早熟到当许多同学已经开始早恋的时候,他却表示非常不屑,因为觉得早恋特别“肤浅”。不肤浅的是什么呢?整夜整夜看先锋小说,整夜整夜听摇滚音乐。
    那几年,他认为,自己的思想已经比较独立。
    这让迩多觉得,自己总是很孤独。于是,他经常一个人骑上老式单车,狂奔至滇池边,抽上一根烟,然后盯着湖水思考。孤独让人思考,独孤让人内心丰富,孤独,也让人成熟,乃至成才。
    求学自然不是流浪。但求学于北京的迩多,却有着一种强烈的“北漂”的感觉。他无限热爱着中国最早的“北漂”、云南同乡艺术家吴文光的“新纪录片”《流浪北京》;他上大学后便再也不拿父母一分生活费、而是自己出去半工半读,不“啃老”,是他老早便对自己立下的最基本的要求;窘迫的时候,他甚至接拍过不孕不育医院的小广告,后来,他一直因此而鄙视自己……
    那几年,他认为,自己的经济上已经能够尝试独立。
    就像许多“有想法”的年轻人一样,迩多从未停止过折腾:大学刚毕业,便成为一个“职业背包客”,到处去旅行——那时,他信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后来,进入著名导演张元的团队,做编剧、导演助理、副导演——那时,他决心投身艺术;后来,他跳槽到一家新锐杂志做编辑——那时,他告诉自己,一定要重新回归写作,成为职业作家……
    如今,迩多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做国际艺术落地的工作。我并不认为,这回他就找准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因为,我认为,他依然还在折腾,依然还在成长的道路上苦苦寻找着、并挑战着自我。
    和许许多多的“80后”一样,迩多已经强烈意识到了“三十不惑”大兵压境般的焦灼。迩多说,确实,自己也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恐慌,“老的根本原因,是可能对所有东西丧失兴趣。老是一种绝症,好不了!”
    生活在越来越浮躁的都市之中,往往很难平衡现实与精神世界的关系。处理这个关系,迩多一直的办法、并且对他而言也会是越来越重要的办法,就是“写字”。在他看来,“写字是一种内心边缘的挣扎”,“我一直在这个边缘上走。照顾好客观世界的家人,内心世界也得到满足,这种平衡很舒服。”
    到这一年,他甚至认为,自己的人格上已经渐渐开始独立。
    生于1983年的迩多,无疑,是一个典型的“80后”,他所走过的道路以及他的成长历程,亦堪称颇为典型。与迩多对话,就像是在观察一个80后的独立历程,就像是在阅读一场多彩的青春叙事。
    其实,在我看来,采访迩多的过程,就是对一个80后成长范本进行梳理的过程。这,便是我们报道他的意义所在。

 

附:迩多 改变,为什么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be8570102e74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