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事长李亚鹏
2012-04-23
春城晚报·人物周刊 记者鲁朵雅
李亚鹏说,他是最具艺术情怀的商人。
2011年,他正式宣布息影,这一选择,已在心里酝酿并纠结了20多年。“生意是理性的,演戏是感性的,我到底选择哪一个?”李亚鹏隐隐有种预感,也许这一辈子都选不定。
李亚鹏并未想过做演员。哈工大毕业的他,“意外”混进了演艺圈。为摆脱这个“意外”,他试图做编剧,试图搞乐队,试图开公司……
他写的第一个剧本,赚了8000元钱;
他不到30岁,便成立北京春天传媒集团;
他做投资,涉足影视制作、旅游、出版、餐饮、IT、房地产等诸多彼此之间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
李亚鹏一直在努力,可在娱乐新闻的头版头条上,他却始终被打着深深的烙印,“王菲背后的那个男人”。
2012年4月,李亚鹏带着一群艺术家,一群社会名流,一群潜在客户,再次来到云南丽江,发起“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此行的背景,是李亚鹏刚刚露出冰山一角的野心:他的北京春天传媒集团,已经与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联合签约,计划斥资50亿在丽江打造“云南省文化产业试验园”。
李亚鹏说,丽江,或许会成为他人生可以落脚的地方。而站在这个重新出发的路口,依然有记者来反复追问,“你介意自己是王菲背后的男人吗?”
这次,李亚鹏笑着说:“我是王的男人!”
(以上为封面文字)
4月,丽江最舒适的旅游季。每天太阳刚刚升起,束河古镇的青石板路就透射出一股子暖暖的味道。不一会儿,游客便纷至沓来。安静的古镇猝不及防地热闹起来。
趁着这股热闹劲,青石板路上来了一群特别的文艺帮。4月18日-22日,一场名为“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的艺术嘉年华像一幕大戏般拉开。出其不意,而又与众不同。
活动的发起人,是李亚鹏。
在这样一个时代,艺术一不小心就容易“沦陷”为商业炒作或是标榜与众不同的模式中,大理、丽江不乏隐居的艺术家、文化人,在他们潜心于朴实生活沉淀艺术的时候,一个人们眼中的明星、艺人,将带着艺术来丽江。许多人都好奇了。
李亚鹏说,他和丽江一直有着不可名状的缘分。喜欢丽江的人大多是文艺青年,李亚鹏说自己也是其中之一。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是李亚鹏与丽江缘分的延续,“当城市当代艺术和乡村古镇结合,一股特别的气质就出来了。”
于是,李亚鹏给自己放了一个“小假”,5天的活动里,他像那些文艺青年一般,混迹在束河的艺术里。他站上舞台,和艺术家们一起朗诵诗歌;他开心地客串着一出古典戏剧中的角色,笑得腼腆;他坐在古镇老院落的石台阶上,安静地看着戏剧《等待戈多》,寻觅着最初的理想与希望;他穿蓝色格纹衬衣,席地而坐,欣赏艺术……或许是不经意,服装始终搭配上了丽江蓝得透彻的天。
为什么如此钟情丽江?李亚鹏说,因为第一次到丽江时,心中就隐隐有了一种感觉,“丽江,或许是我一生中可以落脚的地方。”
丽江玩艺术 20年前文艺情结的延续
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的舞台,在束河古镇一座质朴的土楼里,在古民居旁的一棵大树下,在纳西四合院落中,在溪水流过的小桥旁……
文艺青年赶来,戴一副大黑超,穿蓝色海魂衫、宽大的粗布裤子,靠近舞台正中坐下,掏出相机;
游客匆匆而过,看见宣传海报停下脚步,兴奋地与明星合影,掏出相机咔嚓咔嚓原本只有在都市中才能见到的艺术;
“披星戴月”的纳西族阿妈,怀抱孩子的纳西族妇女也挤来了,睁着好奇的双眼盯着舞台,时不时头靠着头,用外人听不懂的纳西语悄悄说着,脸色泛红,发出咯咯轻笑;
古城街头的大黄狗跑来了,城里来的黑色拉布拉多也跑来了,丝毫不畏惧舞台的灯光,昂着脑袋,小跑着从演员身旁穿行而过;
大腕的艺术家、明星也来了,不经意回头,他们就在你身后。于是,束河街头的谈资变成,“那不是谁谁谁吗?”“你看见谁谁谁了吗?”……
这是一场特别的艺术展演。丽江束河古镇,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每天从下午开始,不同舞台上的艺术活动都轮番上演,这其中包括戏剧、文学、摄影、装置、舞蹈、绘画、音乐……每次活动的艺术现场,李亚鹏大多都亲力亲为地“献身”参与。他像回到大学时代最青春的岁月一般,站在舞台上,便开始认真地朗诵起海子的诗歌,或者,混迹在人群间,希望不那么容易被认出。
李亚鹏是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的主要发起人和投资者,而艺术家叶永青则参与策划了本次艺术嘉年华。当李亚鹏在舞台上演出时,叶永青总会站在离舞台稍远的地方,默默地看着。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叶永青似乎更熟知如此一场艺术盛宴的真正价值在哪里。“看到那么多艺术形式的展现,我就对亚鹏说,你看,这些未来都是‘金币’了。”
叶永青说这话时,李亚鹏就那么了然于心地笑起来。叶永青知道,丽江、大理早已搭建起厚重的艺术根基,而当外来文化、艺术要进入时,本土化是最佳的方式。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在叶永青看来,便是跨越时空的艺术回归。
叶永青还记得,当李亚鹏和另外两位合作者找到自己,讲述了想要在丽江打造艺术嘉年华的想法后,他许久没有的兴奋感再次升腾起来。此前,因为嫣然天使基金,叶永青就多次和李亚鹏合作,拿出自己的作品参与慈善拍卖。“我是后来才知道这次活动的出资人是李亚鹏,李亚鹏的诚意从很早就感动了我。”就这样,叶永青毫不犹豫地参与进李亚鹏的艺术项目中,在他眼里,这会是一次很有意思的艺术合作。
其实早在2000年,李亚鹏便有了关于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的想法,那一年,也是他第一次来到丽江。时隔十多年再次追忆,李亚鹏说,那一次或许早已注定丽江会是他生命中的一个深深烙印。1992年,李亚鹏和王学兵一起在新疆组织过摇滚音乐节,影响和演出收益都大获全胜,20年后,王学兵也尾随李亚鹏来到丽江束河,“这应该算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延续吧!”李亚鹏说,他选择丽江也是希望能让艺术真正融入普通生活,不再高高在上。
丽江做事业 选定后便从未想过放弃
2006年11月的一天,李亚鹏开完一个会。他显得有些疲惫,准备去机场。妻子王菲正在美国等他,他们要在那里给女儿李嫣进行手术。
就在这个并不恰当的时候,公司一个不知名的小姑娘跑了过去,“亚鹏,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聊聊!”“我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才到公司来的!”
李亚鹏不悦,却未显露于色。因为他听到了“理想”二字,于是他说:“发到我邮箱吧!”
这个姑娘名叫周芳,云南丽江纳西族。伴随这个戏剧性场景开始的,是一段关于李亚鹏帮纳西族灰姑娘圆梦故事的开始。而也正是因为周芳,李亚鹏开启了与丽江的不解情缘。
“这不是做慈善,如果是基金会,我捐钱没问题,但它毕竟是一个商业行为,丽江恐怕是全中国旅游演出市场最繁荣的地方。”
2007年,李亚鹏投资700万,在丽江木府做了大型音乐歌舞剧《鲁班鲁饶》。
“一个影视基地,其实是靠旅游门票来支撑的,而不是靠给剧组的租赁来支撑。从这点来看,丽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相当大的旅游人口,且集中度非常高,这是其他城市所不能比的。”
2011年,李亚鹏正式宣布息影。6月,在北京与丽江方面正式签约,其北京春天传媒集团与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联合,将投50亿元巨资,在丽江打造“云南省文化产业试验园”。
“我现在有了新的事业,今后3年、5年可能都不会拍电影。”“就目前的项目,就够我忙活8年10年的。接下来,我就专心致志把董事长当好,把文化产业做好。”时隔4年,李亚鹏再次回归丽江。当他宣布告别娱乐圈不再做演员,并开始在丽江的项目时,不少人都猜想:为什么是丽江?
说起2007年投资的大型音乐歌舞剧《鲁班鲁饶》,不少人依然能津津乐道他与纳西姑娘周芳的传奇故事。
一个丽江姑娘,从故乡到京城再到故乡,10年来怀揣着一个梦想,就是把丽江东巴史诗中的神话、爱情、鬼怪,搬上戏剧舞台。而这个梦想最终因为李亚鹏的投资而实现。事后,李亚鹏回忆说,他是被周芳的理想而感动,事实上,他也嗅到了金钱的味道。推《鲁班鲁饶》时,丽江已经有宣科的纳西古乐,有东巴宫的纳西古乐,有丽水金沙上演,而张艺谋的《雪山印象》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个繁荣在我的眼里,就说明一个问题,它有市场。”李亚鹏说。
但是,《鲁班鲁饶》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成功,甚至可以说“失败”了。
2008年1月10日,开演已近5个半月,票房仍不乐观。如今,再次说起这件事,周芳反而不再像当年那个为梦想执着忘我的姑娘。现在,她继续在李亚鹏的嫣然基金会工作,负责文化与募捐的工作。在周芳看来,如果说《鲁班鲁饶》是自己的一个梦想,那李亚鹏就是真正改变自己命运的人。《鲁班鲁饶》投资失败后,周芳整整一年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敢见李亚鹏。
回北京后的一次饭局,李亚鹏对周芳说:“芳芳,从今天开始,不要再放心里了,在丽江,我们还会有事情做的。”那一晚,周芳大哭了一场,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周芳开始改变,她开始学习坦然面对生活里的苦与乐。“我把李亚鹏带到丽江投资,这是一个缘起,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放弃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丽江。”
在周芳眼里,李亚鹏是真正有人情味的老板,儒雅、包容,而对于李亚鹏将要在丽江开展的新事业,周芳更多的是欣慰,因为李亚鹏已经与丽江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以及更多的信任与希望。
5年的时间里,李亚鹏因为在丽江的各种项目就往返当地达30多次,没好好在丽江玩过,却始终对丽江多一份宠爱。当有人批评如今丽江已过于商业化过于喧嚣,李亚鹏会争辩:“爱一个人是爱他的本质,这就像丽江,爱丽江其实和今天丽江有多少游客并没有关系。”
艺人到商人 换个舞台继续做李亚鹏
大学毕业时,李亚鹏决定写这样一篇论文:理性与感性。
李亚鹏笑着说自己是天秤座,人生总是在不断的平衡中。他演戏,更创业。2000年,李亚鹏成立了北京春天传媒集团,保持着均匀的接戏速度。
于是,他被媒体称为,“演员里做生意的,商人里演戏的”。平衡不了两种角色,李亚鹏也会嚷嚷起来:“生意是理性的,演戏是感性的,我到底选择哪一个?但我隐隐有种预感,也许这一辈子都选不定。”
2011年,演了20多年戏的李亚鹏终于决定息影从商。他有些顽皮地笑着对记者说:“我肯定是最具艺术气质的商人,准确说,应该是最具艺术情怀的商人。”
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李亚鹏出现的身份已经是活动的投资者,虽然他依然在舞台上念诗,依然客串戏剧里的角色,但当面对众多艺术家时,他始终坚定地说:“和艺术告别,我是为艺术家服务的,将来都将为你们服务!”
作为曾经的文艺青年,李亚鹏骨子里始终是体恤文艺的,所以,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上的众多艺术家,话语中总是无一例外地感谢着李亚鹏,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而同时他们也明白,此刻的李亚鹏,已经不是当年的青春偶像男星,而是有着自己事业规划的商人。
做演员天赋高?还是做商人天赋高?为什么最终在理性和感性间选择了弃艺从商?唯独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李亚鹏低头不语,认真地思考了许久。
就像最初进入演艺圈的“意外”,本是哈工大学生的李亚鹏却偶然被拉着去拍戏,中戏毕业本不想做演员,却依然因为五斗米不得不让理想在现实面前低个头。李亚鹏深知娱乐圈的纷繁复杂,于是,当现实困境得以解决的时候,李亚鹏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理想的出口。他怀抱着文艺青年的热情投身商海。在中戏读书期间,李亚鹏创意出朗朗上口的小霸王学习机广告语,此外还写过一个剧本,赚了8000元钱。
2000年,还不到30岁的李亚鹏就开始在影视作品方面减产,重心转向商业投资,并成立了春天传媒集团。2002年,与唐人约满后李亚鹏便未再签约经纪公司,正式自己做起了老板,投资领域涉及影视制作、旅游、出版、餐饮、IT行业、房地产等……2011年5月,李亚鹏通过面试正式进入长江商学院攻读EMBA课程。
“我大概是个贪心的人吧!”对于人生方向新的选择,李亚鹏反而呈现出对内心欲望的一份真诚。“演戏只是我人生的一个阶段,但是终身去做我做不到,我无法欺骗自己。在我内心,我觉得如果一个艺术家不是纯粹地把生命奉献给艺术,那他就不是一个艺术家,在这样一个标准衡量下,我发现我不是,所以就不做艺术家了。”
20年的演艺生涯,也许很少人知道,荧幕上风光无限的他,却始终纠结于要不要接着演下去的问题。最终决定离开演艺圈,李亚鹏反而觉得是人生的一种顺势而为,“想有更多的人生。”自认贪心的李亚鹏坚信,如果说人生就是一部戏,他不过只是换了一个舞台而已,从艺人到商人的改变,不变的始终是李亚鹏。
【人物对话】
是慈善改变了我的人生
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的第一天,虽然身在束河古镇这个慵懒之地,但李亚鹏却还是不能全身心放松下来。下午,有与艺术家见面的酒会;晚上,有整个活动的开幕式。所以,虽然束河的天气已经足够暖和,但李亚鹏还是在蓝色衬衣外套了一件黑色正装。专访时间被安排在了艺术家见面酒会前,刚刚发完言的李亚鹏放下话筒就快步走到二楼,他向来守时。
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李亚鹏反而挺直了身子,重心微微向前。“你们照片够了吧?那我抽根烟!”当烟燃起那一刻,李亚鹏方微微轻吐一口气,此时,已是采访快要结束时。
《人物周刊》:未来如果把人生重心放在做生意上,会分散对慈善事业的投入和关注吗?
李亚鹏:生意与慈善不会冲突,反而帮助更大。5月27日,嫣然天使儿童医院就要开张了,这会是中国第一家非盈利性的儿童综合医院。 医院成立,也是从单一公益方式募款人或自助转向公益企业化。医院有高质量医疗服务,是收费的,但每年完成对600例贫困家庭的免费救助。这样的企业也有一个新的名称——社会企业,不以盈利为单一目的的企业。
《人物周刊》:从嫣然慈善基金创立到现在,做慈善对于你个人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李亚鹏:改变是巨大的,每个人都爱自己,甚至最爱的就该是自己。我以前也是一样,通过做嫣然基金,让我开始爱更多的人。这样的一个人本性的改变,给你带来很大的不同,人生方向不同,会带来思维模式上的不同。嫣然给我带来的变化远远超过演一部戏,超过艺术生涯带来的名和利。
《人物周刊》:告别演艺圈从商,是为了摆脱“李亚鹏是王菲背后男人”的标签吗?
李亚鹏:我就是王菲的男人,简称“王的男人”。我们有不同的光芒,这个问题在我们走在一起前就想清楚了。王菲是光芒万丈的七仙女,我非常荣幸有这个太太。
《人物周刊》:相比起大学读表演,现在读EMBA,兴趣点有何不同?
李亚鹏:读EMBA和在大学学表演一样有兴趣,因为学习的东西总是新鲜的,我做公司、企业有13年。从1999年到现在,已经积累了不少实际操作的经验,以及对行业的理解,但确实需要时间做梳理,所以上了长江商学院。
《人物周刊》:读EMBA是为做生意积累更核心的人脉吗?
李亚鹏:原来做演员不缺少人脉,已经很交际花了。EMBA班每个同学都是有企业的,更多是同学间交流,老师终究是讲理论,更多是创造学习的环境,是理论指导者、指引者,我更看重企业家之间的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