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书发布会和没有爱情的日子

(2010-02-08 21:06:29)
标签:

温星

伍皓

高原雄鹰

新书发布

作品研讨

杂谈

分类: 【随笔专栏】

新书发布会和没有爱情的日子
文/温星新书发布会和没有爱情的日子

 

  滇池畔袁晓岑艺术园,《高原雄鹰》新书发布会暨温星人物报道作品研讨会,生活新报社和我任理事的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

  规模很小,但规格不低,省市两级党委宣传部、省新闻学会、作家协会、评论家协会、都市时报及我报等单位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

 

  第一篇序言,是伍皓作的。他笑言自从因组织网民调查“躲猫猫”而“成名”后,找他写序的人很多,都没接,但我的书意义重大。我插话说,那这篇可算是你作序的“处女秀”了。

  当晚9点多,我到家后,见伍皓微博上刚写了这样一条——


  给云南著名的“刺头儿”记者温星的新书作序,我写道:客观地说,他在报纸上的报道和网络上的声音,没少给作为媒体管理者的我“添乱”。但我这个人不怕“乱”。死气沉沉的湖面上,怎么可能泛起晶莹的浪花,开出美丽的荷花?

  依然有不少网友来质疑,说伍皓高高在上,是以官员的口吻在说话,是做秀。挺好笑的。我经常给云南各级政府挑刺,被认定为“著名的刺头儿记者”,但伍皓依然破例为我作序,还不无溢美。这,大约就是伍皓的胸襟吧。

 

  会上,大家对我颇多鼓励与溢美,在两篇序和附录的五篇名家评论(已陆续发上博客)里,已经写得很多了。此不赘述。

  当然也有意见与批评。

  其一、我写这些云南籍在外的高端和精英人士,固然精彩生动,但没能将其放置在云南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中来加以关照和挖掘,因此,部分人物形象的深度和内涵稍欠;其二、书的名字太正统,太日报,太新华,太穆青(新华社前社长),跟不上时代潮流;其三、编印质量“还有提升空间”。

 

  感谢批评,逐一回应:一、我非本土人,确实不曾专门研究过云南的历史文化,这正是我亟待补上的短板;二、书名确实很老土,但老早就请在美国大学主持中国书法系的昆明人樊端然教授给我题写成这样了,这位兄长的字在美国曾拍出10万美金一幅的高价呀,弃之不用岂不可惜?再说,也不能拂了他的美意吧。其三、这个问题嘛,实在令人憋闷。

 

  必须专门解释一下。本来签的是一家制作水准蛮高的印刷公司。书出来了,我却愤怒了。许是出版局的领导、我的大姐龚萍去拍了桌子施了压,这家公司老总向我道歉说,查清楚了,根本就不是她公司做的,因为业务实在太多,下面的经办人员瞒着她,转包给了其他小公司。这位老总还是相当真诚的,承诺春节过后无偿帮我再版重印一千册。

 

  会上,我表达谢意。第一、感谢报社高层对我的充分信任和放权,让我独立担纲“天涯海角·云南精英”这个大型人物专栏的采写。事实上,这个专栏实施的过程中,已经深深打上了我个人的烙印,不仅仅是报社的一个拳头产品,也是我个人的品牌专栏。第二、感谢各位长期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做为领导、老师、兄长、文友及网友的伍皓。

  会后的晚宴上,我敬酒时还专门感谢报社的贾明总编和集团洪培峰董事长。其中,洪总是专程从香港飞来出席的,很让我意外和感动。

 

  想起去年,大约也是这个时候,在报社的年夜饭和晚会上,贾总也曾令我非常感动。当时,我刚领完年度新闻奖下台,他来拥抱、敬酒,说了些很动情的话。在他肩头,刹那,我热泪狂流。

  后来贾总问我,我打死不认,“怎么可能,有那么感动吗?”
  后来,他终于明白,那一刻,我失恋了。上台领奖前接了个电话,我终于明白,全世界最后一个得到消息,我失恋了……

 

  靠,新书发布会和研讨会是多么开心多么牛叉的事情,居然扯到这里居然伤感起来!
  新年了,该结束失恋了吧,该结束这没有爱情的、干裂得简直要流血要死人的日子了吧!

    最美好的理想,莫过于此。

 

2010年2月7日深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