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00年古庙”子虚乌有,谁在抹黑昆明二环改?

(2008-11-18 15:25:48)
标签:

杂谈

分类: 【嬉笑怒骂】
             300年古庙子虚乌有
         谁在抹黑昆明二环改造
                    

  “这是非法建筑,没有经过规划批准。”两月前开始流行起来的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却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选为近期“最雷人”的“官场语录”之一。

  因为,这是昆明某拆迁办对一座二环路改造拆迁范围内“挡路”的“有300年历史寺庙”的评价。300年前的古庙可能有规划手续吗?这个强加给古人的逻辑显然很荒谬。诸多媒体和网友均发表评论,提出批评,这其中,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由此,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的昆明二环改造工程,也不轻不重地又被“雷”了一通。

  昨天读到云南知名网友“风之末端”的帖子《300年古庙空降昆明?》,不由大吃一惊:所谓挡在昆明二环路拆迁道路上的“古庙”,居然是子虚乌有、凭空捏造出来的?!连笔者这样的资深媒体人都被忽悠了?连最权威的央视和党中央机关报也都被忽悠了?

  笔者展开调查。电话咨询相关文物管理部门、二环路改造工程指挥部,走访多位年过半百以上的老昆明,结论很快就有了——二环路沿线及附近地带,确实不存在这样一座“有300年历史寺庙”!

  这个结论,显然比本文开篇那句“最雷人”的“官场语录”更加“雷人”。

  让我们先来查查相关新闻的原始出处。

  9月17日,《中国青年报》对云南省组织相关官员对“孟连事件”进行反思的新闻进行了报道。报道中写到某位领导的发言, “当官就是担责,群众放在心里,做事才有杆秤。”

  同时,该报道又走笔写到这样一段关于该女性领导此前的内容——

  “她认为化解(公众事件)的招数就是充分关注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昆明市东二环道路改造时,线路附近的一个村子中有一座寺庙,始建于300年前,后经群众集资多次修缮,小有规模。听说修路要拆除他们的寺庙,群众放言:‘谁敢来拆,我们就跟他拼命!’下属向她汇报称,这是非法建筑,没有经过规划批准。她说:‘三百年前哪有规划局?谁来批准?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她指示下属为该寺庙补办手续,使其合法化。”

  原来,语录“这是非法建筑,没有经过规划批准”出自于下属的“汇报”,并已经遭到了领导善意的批评。前半段关于“300年古庙”的说法又从何而来?根据新闻写作基本规律和报道的表述方式分析,其来源同样应该是“下属汇报”。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古庙”的具体位置和其他情况,“汇报”里没说清楚,报道中也语焉不详。

  《中国青年报》此文系新闻报道而非评论文章,观其笔法,虽未直言,却带有批评某些基层拆迁干部在工作中不认真、乱找借口的意思。而之后《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所发表的评论,其鲜明的批评指向也多集中于此。

  这其实正切中了事件的要害。追查究竟是谁虚构了“300年古庙”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基层拆迁官员为何不经过大脑,就对上级汇报称300年前的一个古建筑会没有规划手续。

  笔者以为,不管这一细节的真实性是否值得推敲,它却能在客观上直接反映出一个拆迁工程进行中的真实背景。那就是,某些基层拆迁工程参与和实施人员工作不严谨,对于被拆迁对象合法利益忽视或者说不够重视,当拆迁工作遭到一些阻力或与群众发生纠纷时,往往不按照正常程序处理,而是想当然地随便找个理由去搪塞,其目的仅在于一味地追求工程进度。这也正是许多大型项目本来决策是没问题的,一到落实层面就往往会走了样、变了形的原因所在。

  整个二环改造工程浩大而又复杂,工期也很紧迫。但是,某些基层拆迁工程参与和实施人员的这种思想状态和做法,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抹黑着整个二环改造工程,必须予以消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