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建“博物馆之城”头炮虽响,昆明还需跟进三步

(2008-09-27 08:02:23)
标签:

杂谈

分类: 【嬉笑怒骂】

           创建博物馆之城头炮虽响,

                   昆明还需跟进三步

 

昆明卯足劲喊出创建“博物馆之城”的口号尚不足一月,就已经有了点回响——首批近七千万元的六个博物馆建设项目,已经正式与政府部门签定合约,即将鸣锣上马。 924日的《昆明日报》以头版头条进行报道时,通栏大标题叫做《“博物馆之城”画出第一笔》。

 

当“博物馆之城”的口号刚刚喊出之时,就有声音认为,这无非是昆明继“东方威尼斯”之后自抬身价的又一个梦想,又一个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但现在,这个梦想和理论没有停留在纸上和文件里,而是立体起来,并渐渐给了人一种比较实在的感觉。

 

如果笔者是《昆明日报》报道当天的值班老总,一定将大题目改成《“博物馆之城”打响第一炮》——“画出第一笔”的比喻,实在有点“画”饼充饥和“纸”上谈兵。

 

七千万可不是小数目,这“第一炮”打得不可谓不响亮。但笔者有一比:就好象为了人工降雨,而冲着云层打上去的“干冰弹”,轰的一声,响是响亮了,但打得高度够不够,有没有形成应有的化学反应,能不能降下雨来,并如期地给干旱的大地以足够的滋润,这些,都还是远不能高枕无忧的未知数。

 

所以,昆明创建“博物馆之城”的头炮虽响,却还需注意三点,跟进三步——“高度”、“化学反应”、“降雨”。否则,这看似漂亮的“第一炮”,就很可能熄火成“空对空”的“哑炮”。

 

先说“高度”,这第一步指的是相关政策的落实。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其本身就必须具有相当的高度和全局意识,正所谓“高瞻远瞩”。昆明市为创建“博物馆之城”而专门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早已发布,包括提供文物建筑和挂牌保护建筑兴办非国有博物馆,优惠提供博物馆建设用地,对非国有博物馆给予经费补助,建立引资奖励机制,等等。

 

笔者想问的是,刚刚敲定的这六个博物馆的建设项目中,这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是否已经得到了具体的执行和体现?这批项目涉及的资金达七千万,如果并非资金自己找上门来,有中间人穿针引线,那么,政策所承诺的比率可观的奖金是否兑现了?

 

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伤害已经启动了的首批博物馆项目,并给以后的投资者留下阴影。

 

再说第二步——“化学反应”。这些博物馆项目的建设过程,从内部来说,必须投资者、设计者、各种具体施工者及监理单位等各方力量精诚合作;从外部来说,则必须得到土地、环保、城管、税务等诸多政府部门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这些“化学元素”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产生“化学反应”,质变出一座座科学而又典雅的博物馆。

 

 

然后便是第三步了——“降雨”,指博物馆的落成和验收,这是昆明创建“博物馆之城”的硬件和实体内容。政府工作的一个老毛病就在于,某个事情刚做完,就得意洋洋地大肆宣传、全力鼓吹,似乎真的已经是大势已定大功告成。当然,适当的宣传乃至适当的自鸣得意都正常,甚至也是应该的。但是,在这些公益性质的博物馆建成之后,它们应该如何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发展下去,如何才能尽量避免惨淡经营甚至无法经营难以为继的境地?这是政府部门和博物馆投资者及经营者等各方必须面临的更复杂的一个问题。

    如果就停留和满足于“降雨”成功即单个博物馆的建成,昆明“博物馆之城”的蓝图恐怕有前功尽弃之忧——就好比人工实施的降雨终于降下来了,却形不成规模,只是湿了湿嘴唇,略胜于无,反倒令人沮丧。

    以上三点都重视了,三个步骤都跟进做好了,我们才能期待昆明创建“博物馆之城”首批合约的“头炮”真正既响亮又漂亮,并最终以六个各具特色、人文气息浓厚的博物馆,来给昆明这座博物馆过于稀少的文化名城以滋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