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建筑保护:让古建筑“活”起来

(2008-06-29 11:37:26)
标签:

杂谈

分类: 【嬉笑怒骂】

      古建筑保护让古建筑起来    

            

    “原始的是最正规的,自然的是最美的,历史的是最有价值的。”——用了三个“最”,这回,“最富争议的书记”仇和又在说啥?

    他说的是古建筑,强调的是古建筑的保护。

    近日,仇和率昆明考察团,前往浙江杭州市,就以上问题“学习、取经、拜访”(相关新闻详见6月27日《昆明日报》)。由于两座历史文化和旅游名城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杭州可供昆明发展所参考和借鉴的地方应该也不少。

 

    想象中,作为经济和文化都明显更发达的沿海地区城市,杭州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应该远比昆明要好。但事实上,杭州古式建筑较为集中并保护得很好的旧街区仅有一条——清河坊。这点或许让不少昆明的“家乡宝”沾沾自喜。不过,昆明又有几处这样很好地记录着地方历史文化的旧街区呢?

    没有,一处都没有。有的,都只是砖瓦犹新的仿古街道,和风雨飘摇之中的越来越稀少的一些古建筑。

    为什么说这些古建筑风雨飘摇,而且越来越少?

 

    风雨飘摇的,依然存在,只是无奈妥协,委身于商业项目,变成了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更多的古建筑,则是直接被推倒、拆除,让位给了商业建筑,彻底葬送在了所谓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趋势”之中。

    “古建筑阻碍城市发展”——这是最愚蠢的一种观点,持有这种观点的,除了昧着良心的大亨们,还有目光短浅的某些政府官员。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而高楼大厦到处都有。如果你把独一无二的铲掉,而保存一个到处都有的东西,这不是很愚蠢吗?”就北京的古建筑及古城保护,舒乙先生曾说: “出国的人在国外看什么?肯定第一是看博物馆,第二是看城市,看建筑。那么,别人到北京来不就是想看看老北京吗?看它5000年的文化是如何传递下来的,600年的古都是如何演变下来的。老东西保护好了,肯定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没办法,文化大家说起这个问题,都只有无奈地以经济利益来加以引导了。

    但其实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古建筑没了,没有了这些“点”的支撑,能形成旧街区的“线”和“面”吗?更奢谈组合凝聚成一座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

    因此,抢救和保护单个的古建筑,是北京、杭州、昆明及所有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整体保护的先决条件。那么,怎么保护这些已经日渐稀少的古建筑?

    暂时别去指望政府的专项预算会大量增加——这点说简单也简单,但实际上总是让人望穿秋水而不得。

 

    来看两个昆明的具体例子。

    其一、真庆观。2001年,政府投巨资对已颓败多年的真庆观进行了比较完善的修复,之后,这里成为了一个集古建筑、宗教及艺术的研究基地,同时,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文化娱乐中心。近年来,这里基本实现了保护与开发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其二、石屏会馆。这个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并于民国十年由袁嘉谷集资重建的土木结构建筑,如今早就变成了一家食客云集的饭馆。蜕变餐饮这几年,对这里的历史原貌和文化氛围的不良影响,不言而喻。

    前者聊以欣慰,后者则令人堪忧。而与后者情况类似或更为糟糕的古建筑,还不在少数,其中某些价值稍逊名气稍欠的,甚至直接就湮灭了。

 

    我们看到,在政府无力、也不可能将所有古建筑均收归国有并纳入事业管理的大前提下,单纯地保持古建筑的历史原貌是很不切实际的,走保护与开发结合的路子比较科学。也就是说,要让“死”的古建筑“活”起来。但这里必须强调,只能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而才进行开发,而且,开发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保护。

    在古建筑保护的实践中,这对矛盾几乎是“永恒”存在的,大多数时候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为什么?问责制度基本缺位,行政及法律处理思路不够活,更不够力度。笔者认为:对于只顾眼前利益而重开发、疏保护,并造成古建筑保护水平下降或遭受破坏的管理者(包括业主和经营者),文物主管部门应课以较重的行政处罚,同时,还应该追究其破坏古建筑和历史文物的法律责任。

    说到这里,注意到昆明考察团杭州之行的新闻报道里,丝毫未提及法律层面的问题。所以,最后需要再提醒仇和一句:杭州起码还有一个《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出台都大概都一年了,而咱们昆明没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