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嬉笑怒骂】 |
80万棵树,对于享有“春城”美誉的昆明城区而言,多了,还是少了?要用这些树营造出更多的绿荫和氧气,又该怎样去种?
面对广大市民对此番昆明绿化工程的强烈质疑,昨日,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召开新闻通报会进行答疑——“80万棵完全科学”。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强调:一定要注意科学植树、规范植树,保质保量完成今年城乡植树任务(相关新闻详见6月3日《生活新报》)。
80万似乎是个很庞大的数目,许多人难有直接的印象,但这个问题一比较就简单了——会上用于相比的城市是主城区范围比昆明还小的广西南宁,该市每年植树数量在150万株以上。笔者还查到一个更为“夸张”的数字——1010万棵,这是今年江西宿迁市计划植树的数量。所以,就量而言,对于城区比以上两个城市都大的昆明,80万棵树不会多,只可能嫌少。
民间的质疑,更多和更为强烈的,是关于此次植树规划是否合理的问题。当然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昨天的会上,昆明园林绿化局“坦白交代”说,确实存在诸如施工单位技术规范掌握不准确,为了赶进度而采用质量不好的苗木,并导致整个工程质量降低等问题。相关领导强调,要针对相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制”。
态度很好,但语焉不详。既然已经发现了许多问题,那么,问题的症结何在?是如何产生的?具体经手的人员又是哪些?这些人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这些都是公众非常想知道的,因为,如果这些“问号”模糊不清,“问责”注定伦为一个让人义愤的口号。
当然,问责并非是当前最紧迫的事情——最紧迫的是,街头巷尾成千上万计的坑洞已经成型,数十万棵树苗已经各就各位,绿化工程却已经几乎停滞,最佳绿化季节眼看就要过去,拖延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