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仇和“逃生空间”理论提升城市抗震级别

(2008-06-02 17:37:07)
标签:

文化

分类: 【嬉笑怒骂】

   仇和逃生空间理论提升城市抗震级别

 

任何建筑都有一个客观存在的抗震级别,即便在设计和建造之初并未考虑到这一点。在地震灾害中,抗震级别低的建筑容易垮塌,级别高的则可以在震中屹立不倒——如此简单的常识,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在5月29日针对城市绿化工作的专项调研中,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说: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人类灾难,从中可以悟出很多道理、总结很多教训……我们提出市民步行5分钟500米就能到达绿地广场、公共空间,这不仅仅是为方便市民休闲娱乐,更是为了遇到灾难的时候就能立即成为逃生、避灾场所。”(详见5月30日《昆明日报》)

仇和的这番话里,平时旨在于为小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改善空气质量之用的公共绿地和空间,其功能上升为了灾难发生时求生和避难的“逃生空间”。前者只关乎生活质量,后者却关乎生死存亡。

在市民的记忆中,昆明近两年来发生过好几起影响较为恶劣的“绿地之争”:开发商为牟取二次暴利,欲强行拆除小区内配套建设的绿地,并在上面盖建新的建筑。敢于如此蛮横,显然,开发商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挖了你的绿地,占了你的公共场所,不就是你的生活质量差一点吗?又不会死人!

黑心的开发商,你错啦——笔者不得不跳出来呐喊:你们这样做,剥夺的绝不仅是业主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侵犯的也绝不仅是休闲、娱乐的权利,而是已经直接威胁到了他们生活和生命的安全!为什么?因为被你们挖烂、拆掉和霸占的,其实就是灾难发生时业主们逃生的空间!

来自专家的一个说法:楼高和楼距的比例起码要在1:1.5以上,才算安全。也就是说,楼群之间的距离,至少要比楼身高度的尺寸超出50%,这样,即便楼房被强烈地震震倒,人们也能在相临两栋楼之间找到一块安全的空间,不至于被坍塌的砖石所砸到。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昆明市的绝大多数居民住宅小区,均不符合“步行5分钟500米就能到达绿地广场、公共空间”和“1:1.5”的比例这两条重要的安全标准。

目前,昆明地区城中村多达336个,常住人口20多万、流动人口80多万——这是一组被反复引述的数据,它告诉我们的则是一个更为令人担忧的事实:城市居民小区的“逃生空间”尚且难以达到理论上安全的标准,更何况是建筑质量不理想甚至非常糟糕且毫无规划可言的这些城中村呢?

由此,加速城中村改造的迫切性就更加凸现了出来。目前看来,昆明基本算得上是一个温暖安全的大后方,可谁敢保证永远都不会有强震突降的那一天?因此,在城中村的改造中,也必须注重对于“逃生空间”的预留和设计,这是在房屋建筑自身抗震级别之外紧贴的第二重安全保护。

居民住宅区是城市区划最基本的单元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逃生空间”理论得到充分强调和付诸实施之后,包括城中村在内的所有住宅区的安全系数将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这实际上也就等于,整个昆明这座城市的抗震级别得到了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