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眸明办报纸
标签:
城市导报新闻信息新闻纸东方网杂谈 |
分类: 今日论语 |
这是一张很薄的报纸,四开十六个版。或许,有人不解:现在是“厚报时代”,又是所谓的“精品阅读时代”,一张薄薄的小报,何以作为?又何以为生?
其实,如今的时代,信息之获取易如反掌。新闻的许多东西,早已被颠覆了。不由你不信。“第一时间”、“独家新闻”,已经被互联网衍生的诸多手段,挤成了笑话一般的职业梦想。当我们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目光所至,所有的信息都是似曾相识的。“公民记者”、“第一现场”、有图有文有真相,足以让新闻纸变得苍白无力。因此,我常想,我们还有信心做一张权威而且有地位的新闻纸吗?至少,我没有这样的自信。
然而,新闻信息总是要被人消费的。只是,消费的层次不同。有的人忙,有的人闲。有闲的人,自可以去做欣赏式的消费。这类人,不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有件事,对我是有所启发。我听说,每天早晨,美国总统的办公桌上都会有一张A4纸,上面用最简约的文字,提醒总统先生,今天世界发生了什么。这就是经过选择的新闻信息。如果总统先生对某件事感兴趣,那么,他也可以“延伸阅读”,让手下人准备几页甚至几十页的报告。
上海是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这个城市,也生活着一批忙碌的人。他们可能是官员,也可能是商人,抑或是一个忙碌的白领。他们可能没时间上网,也没时间看报,甚至没时间看电视新闻。这些人似乎特别需要一张“提醒式”的A4新闻纸。现在,业界也有人在尝试做这一项服务。他们将工作重心,侧重于信息的提炼之中,并将其视为内容生产链的重要一环。东方网是一家新兴的媒体集团,每天生产或者整理的信息,远超过任何一家传统媒体的总量。于是,我们思考,如何从纷繁的信息之中,整理出简约的信息,提供给希望消费这类信息的读者,这就是细分的阅读消费观念。显然,给一位忙碌的读者提供一份厚报,无异于是一种精神折磨。既然他们没时间去选择信息,那就该有人来做这份筛选信息的工作。
当然,做媒体的人,也要有主心骨。这就是“心正眸明”。这是我从陆象山先生的“心中正则眸子明焉”中借用的。所谓心正,就是媒体人应有之基本操守。比如,以人为本,为民立言,以及担当社会责任。所谓眸明,这就是媒体的眼光。媒体不能以讹传讹,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满足于“见山是山”,媒体似乎应该比普通大众看得更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是要被读者“供养”的。人家为什么要花钱“供养”,当然是希望“有所得”。佛教有个禅悟,讲一行脚僧,遇一茶肆主人,问古镜未磨和既磨的悟境。结果,平直的答案,令这位行脚僧连一杯好茶的待遇都没得到。“恕不供养”,用现在的话语,这就是读者的评价。
因此,东方网主办的《城市导报》,希望在新闻信息的选择过程中,既坚持自己立场和观点,也要有更独到的观点和眼光。一张报纸,也是要讲点悟境的。心不正而眸不明,以至于读者“恕不供养”,这就是办报人的悲剧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