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碎片:“口罩门”之感慨

(2008-08-07 11:47:08)
标签:

奥运

奥运碎片

口罩门

体育

分类: 如烟旧事

    奥运碎片:“口罩门”之感慨

       (戴口罩的美国运动员)

    这两天,“口罩门事件”动静挺大。

事件经过,大致如下: 85日,美国奥运代表团自行车队抵达北京。该队在首都国际机场出现时,共有四名队员戴着宽大的黑色口罩,把口鼻捂得严严实实。此举自然引起媒体高度关注,也在网民中欣起轩然大波。“口罩门”的寓意相当清楚,即“防止空气污染”。对此,美国奥委会主席尤伯罗斯明确表态,这四名运动员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他说,这些运动员已经向北京奥组委书面道歉,而且他还特地说明,美国奥委会没有施加任何的压力,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关于北京奥运会的空气质量问题,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要话题。西方一些媒体,过份地夸大了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当然,还有一些人,出于政治的目的,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受此影响,一些国家的奥委会,也曾有过类似的警告措施。比如,去年五月,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科茨就曾经警告说,北京的空气污染可能对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造成呼吸问题。他甚至要求澳洲运动员不要过早前往北京,以降低受到空气污染危害的可能性。中国有个成语,叫“三人成虎”。说得人多了,不是事实的东西,也仿佛跟真的似的。美国运动员的“口罩门”事件,显然也是这种舆论影响的结果。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不妨来看看北京市环保局空气质量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720日至今,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基本是正常的,而且近期数据比去年同期指数总体下降了20%。北京一直向世界承诺,2008既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更是“绿色奥运”,北京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近期又有临时的应紧措施。这两天,我们已看到了太多的客观说法,统统出自到北京来的奥运客人。这里,既有国际奥委会的官员,也有运动员、教练员,更有普通外国游客。他们对北京的空气质量是有评价的。那四位美国自行车运动员,不是也在十几分钟后拿下了口罩了吗?眼见为实啊。

或许,北京的大气环境的不断改善,我还是有发言权的。1978年至1982年间,我在北京读书。当时北京,空气质量是很差的,几乎每年都有好几次“黄沙蔽日”的时光。北京人就流行过北京“四大怪”的说法。呵,比如说,女人出门戴纱巾等。北京的男人,也喜欢在中山装和解放装的领口,衬上一个白领(拆洗方便)。当年,我们捧着饭碗在露天吃饭,一不小心,就会落下一层灰。然而,这三十年,中国早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人在注意发展的同时,也在注重环境保护,注重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近来年,我去了几十趟北京,对北京的环境状况的改善,有着切身的感受。北京的绿色概念,已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运动员“口罩门”事件,从礼貌的角度看问题,也算是出了一次“洋相”。尤伯罗斯的一席话很有意思。他说:好比我们是客人,“人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款待我们,而我们却戴着口罩去人家家里做客,这不是很不礼貌吗? 对此,国人的态度还是平常的,甚至还有点宽宏大量。比如,许多网友说了,“不知者不为过”,“知错就改、闻过则喜”,这也是我们的风度哦。毕竟,对任何客人,咱都会尽到起码的礼数。

“口罩门”事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它在不断地提醒国人,中国的和平发展,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