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分类: 今日论语 |
这两天,有一条消息是挺吸引人的。
中国十大“快乐城市”评出。其中的新闻眼,则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以及经济发达的广州、深圳统统落选。据新闻透露说,这些城市落选的原因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物价,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还有拥堵的城市交通、糟糕的空气质量等等”。
乍一看,似有道理。不过,申公是爱钻牛角尖的人。这些年,各类的所谓评选太多了。人人都可以“以人民的名义”,评这个评那个。然而,真正经得起推敲的,则不多见。比如,几乎年年都有人评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高校排名”,又有几次是让人信服的呢?因此,读到这条新闻的时候,申公不免就多了一点心眼。
一、谁来决定“快乐城市”?消息说,这次评选是由《小康》杂志主办的。这家杂志,来头不小。据了解,《小康》杂志是由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社创办并主管的大型政经类综合月刊。该杂志还曾举办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众多官员、专家、学者和媒体参加论坛”。但是,《小康》并不是《求是》,就像《环球时报》不等于《人民日报》,《申江服务导报》不是《解放日报》一样。其权威性是值得怀疑的。据说,这次评选是经网民投票和专家评定的。不过,专家是些什么人?申公没有查到。至于网民,据消息提供的数字,是3396人。这些人,是不是足以代表民意?天晓得。当然,申公不是说,人数少便不能代表民意。但是,你至少应该说明,你是以什么样的“抽样方式”来选择民意的吧?有意思的是,我去了《小康》杂志的网站,居然看到前些时候该杂志的另一项“网民调查”,即中国“幸福城市”评选,结果,北京上海列在前两位。幸福和快乐,都是什么含义呢?
二、“快乐城市”的标准是什么?大凡评选,都是应该有标准的。可惜的是,我用多个搜索工具查了,并没有发现该项评选的标准。因此,申公有疑问:你们究竟是让网民用什么样的眼光来投票的。比如,我们知道的“国家园林城市”的评选,其评选标准是广泛传播的。其标准,亦十分清楚。比如,涉及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规划、园林管理、资源及景观保护等等。申公的意思是明白的。这就是我们先要让人们明白,我们评的是什么?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好比我们评超女,若是用好妻子的标准,岂不乱套?
三、“快乐城市”的评选方式。据有限的资讯,申公知道,该项评选,经过两轮。先由网民选出25个候选城市,然后再由网民从候选城市中评出十个“快乐城市”。评选没有说明,为什么就是25个候选城市?而不是35个或者45个。其划线的依据是什么?然后,25个候选城市的网上投票栏的排序是什么原则来确定的。是城市大小、级别高低、还是其他什么因素。《小康》的排名,成都排在第一,北京第二、大理第三,则上海第四。天津市和台北市则排在末几位。这是怎么排出来的呢?
四、“快乐城市”的房价、物价是不是就低?消息多次提及房价物价问题。似乎这两项指标便意味着工作压力大和生活负担重。消息专门提到了杭州,有媒体还专门采访了该市的市长。杭州我是十分了解的。那里的房价和物价,同上海差不太多。比天津、重庆则有过之。若评杭州是园林城市,那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适宜居住,我举双手赞同。但是评“快乐城市”,是不是有点牵强呢?
据此判断,申公以为,“快乐城市”的评选,缺乏权威性、广泛性、科学性、合理性。这样的评选,是不是应该提倡,值得商榷。有关的媒体,似乎也不该热炒此类新闻。媒体是不应该盲从的,它应该有自己的理性立场。至于《小康》杂志,它愿意用这种方式,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这是他们的事情,咱管不着。毕竟,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且低成本的市场营销方式。学管理学和营销学的人,可以研究。
最后,申公还想申明一点:当选“快乐城市”的城市,比如成都、杭州、甚至大理,申公都是喜欢的。没有当选的城市,申公也不厌恶。比如北京与上海。申公不喜欢的,是人为地将这些城市进行“无谓类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