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分类: 思想沙漠 |
我跑新闻的时候,《新民报》的老人们说过:新闻是有良心的。应该说,这是一种朴素的解读。我认同。任何新闻,经过选择和处理,位置高低、标题大小、黑白浓淡、相间搭配,均能体现编辑者的立场与看法。这就是所谓的新闻价值观。
新闻的良心,基石的部分,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们有句话常挂嘴边,振聋发聩:“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后来,我写毕业论文,也是以此为题的。不过,这句话现在似乎不怎么管用了。业界世风日下,虚假新闻盛行,让人十分痛心。或许,这就是新闻的良心缺失?!
北京的“假纸馅包子”事件,真相已公之于众。不去说它了。某地大桥刚刚合拢,新闻消息居然说成了“通车”。某五胞胎新闻,照片拍得清清楚楚,但后来听说,五胞胎的襁褓居然是用棉花填起来的。说论语道庄子的于丹,前些日子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说到,某南方刊物的一篇专访,现场感极强,引号之下的引言确凿,可是专访作者从来没有采访过她。另一位网络风云人物韩寒近日也在愤愤然之中。先是所谓的“我是韩寒”事件。说韩寒应约姗姗来迟,原因是他携带了一把仿真玩具手枪,被机场警方截下,他居然在机场大喊“我是韩寒”,意思是在“耍大牌”。然后,说韩寒听闻于丹欣赏周杰伦,因而骂于丹“简直变态”。类似的声明,韩寒两个星期已发了六个。他因此惊呼:“地球真是太危险了”。其实,此类事情,在娱乐圈是司空见惯的。写点不着边际的新闻,只要有眼球效应,其余一概都是可以忽略的。这就是现状。
前些天,还有一条政治性很强的新闻。说的是韩国前外交官黄正一死因的猜测性报道,说其死于食源性疾病。境外有不少媒体借机炒作,将此前的所谓“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联系起来。据称,黄正一7月29日因腹泻前往中国医院就诊,随后突然死亡。他死亡前一天中午在家附近的便利店购买并吃下了金枪鱼三明治。此事已有医学鉴定,鉴定结果也已通过外交渠道通知给了韩国。中国卫生部长陈竺强调,此事完全排除了食源性的疾病因素。韩国的一个医学权威机构的负责人也认为,黄公使是因为过劳、心血管疾病突发而不幸去世的。新闻的事实依据应该是新闻解释分析的基础,但是,为什么还会有大量的推测性报道呢?显然,这也是一个立场问题。写新闻的人,以及运用媒体的人,都是有价值观的。天真地相信什么“社会公器”,什么“纯客观”,都是相当可笑的。
最近,我还听说一件令人震撼的事情。据说,今年河南陕县发生“7·29”透水事故。其中有69名矿工被困井下。事情发生,即有大量媒体记者聚集事故发生地。然而,当69名矿工全部平安获救之后,有些媒体的记者悻悻离场。或许,在有些人眼里,他们更关心的是死多少人。因为,死人才是新闻。当然,也有好记者写了下了现代版的《为了61个阶级兄弟》。这个课文,我们是在中学时代就读过的。它说的是1960年2月发生在山西平陆县的61位民工食物中毒事件,为了抢救民工,而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此事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故事是感人的。至今难忘。然而,今天为什么有人对矿工获救而如此冷漠?为什么?这是不是也有新闻良心的缺失?
我读新闻的时候,曾读到一个著名的假新闻案例——猴子牧猪。它说的是一个农夫,驯养了一个聪明的猴子,它可以每天帮助他放养一群猪,早起晚归。这个新闻故事,写得生动活泼。事后证明,这个社会新闻是编造的。这个假新闻的编造者,后来受到了广泛的社会遣责。
今天,当类似的“猴子”满地乱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做新闻的,都来拷问一下自己的良心吧。
该醒了。该警醒了。
(抄来的漫画打油诗:假新闻来新闻假,经常把鹿说成马,坐在家里写新闻,有声有色哪到哪。新闻假来假新闻,经常以假来乱真,足球环境为何差?不妨问问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