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若即若离(引言)

(2006-12-28 11:47:10)
分类: 中国:地缘生存

 

从网上读到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被遗忘的国土》,很是感慨。

蒙古,这个拥有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对于今天大多数的国人来说,实在太陌生了。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在日常的新闻传媒中,你根本得不到更多相关的信息,仿佛那里根本与我们无关。以至于很多朋友在聊天谈到蒙古时,似乎不知道蒙古独立竟然是上世纪初的事,也不知道他们的独立直到1949年才得到中国的承认。常有人从因特网上下来后象发现新大陆似的说:“嗨,台湾的‘中华民国’地图上怎么还包括蒙古?”

几年前,读到凤凰卫视的著名评论员阮次山先生的一篇文章,那是说蒙古的。很有意思。他在文章中写到:

提到蒙古,一般人脑中浮现的往往是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其实,在北纬46度以北,俗称外蒙古的“蒙古国”,才是国际社会中的蒙古。

这个国家有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面积大于全球半数以上的国家,论面积,蒙古应列“大国”之林。可是,蒙古国的人口只有两百四十多万人,比新加坡人口还少了近40万人,再加上经济落后,外汇存底还不到两亿美元,从人口、从国力而言,蒙古国又是个地道的“小国”。

在人类已迈向21世纪的科技时代,这个仍以游牧、农业为主轴的蒙古国的现况到底如何?它要迈向何方?基于这一片好奇心,我在8月19日代表香港凤凰卫视前往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试图在几天内探出个简单的答案……

阮次山先生的答案,也是一部分国人希望得到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是复杂的。

关于蒙古,确实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而说多了又难免把握不住立场。其实,蒙古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是若即若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或许还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