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思想沙漠 |
友人发短信:伊拉刚伊刚伊刚,册那(他妈的)!
我是横竖看不懂。用上海话读出来,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家说他憨。这个“刚”字,有讲的意思,也有憨的意思。最后一个刚,则是竟然,大致是虚词了。有人说,上海话已进入注音文字时代了!是喜是忧?
前些时候,上海有媒体议论,说要拯救上海话。意思是说,现在的上海孩子,差不多已不会说上海话了。有人因此提出要拯救上海话。对此,我没有什么异议。救就救吧。毕竟,作为吴语分支的沪语,也算是有来头了。不过,沪语历经沧桑,自有其强盛的生命力。你不救,它也不会亡的。这里有地理环境、人文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我的朋友阿仁,就专门用上海话,在报纸上写专栏,很受欢迎。当然,他的上海话,还是老法的,很有味道的那一种。
然而,近年来,上海话也出现了“注音文字”,让人忧心忡忡。互联网出现之后,上海的年轻人,渐渐时兴用注音的方式,以上海方言为标准,进行文字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注音文字,在即时通讯工具和手机短信中频频出现,并成为一种时尚。我工作的单位,基本都是年轻人。他们使用的语言,大抵都是这种注音文字,不会说上海话的人,基本是摸不着头脑的。这种上海话,我相信,开上海话专栏的阿仁也是看不太懂的。
试举一例:
有位小姑娘,写过一段话,是关于手机的。题目叫《手机俄故事》。抄录如下:
无用古额手机列册来:
1、
2、
3、
4、
5、
6、
7、
8、
9、
前几天刚刚调了则新的,用了么问题,愉快了伐得了,么想到阿,宁霉起来真霉阿,国庆节,了了屋里困高,困了香啊,早朗相起来,客厅里相乱七八糟,手机又么了,各击辣手,上门来偷了,么唉无了,彻底闷特。
宁嘎告诉无,无命犯手机,五行缺手机!今朝开始本宁无机中!进入环保时代: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这个故事,原文甚至没有标点。说的是她用过的手机,换了一个又一个,各种各样的原因。可是,不会说上海话的人,看得懂吗?肯定看不明白。
还有一段话,是我的下属在MSN上向我汇报工作:
领导,帮侬刚一句闲话,侬今朝派格任务,有一眼眼伐拎市面。侬叫我发挥群众格力道,格么我就去寻了,发现有一格情况。我格同事当中,没几个是正宗上海宁,一开口才是普通闲话。格么我盘了一盘,发现上海小宁一半去了新西兰,一半去了加拿大,最刚格就混了阿拉格种单位里,九点半以前伐出现,九点半以后白相游戏。侬瞄瞄侬格手表,九点半没到,来格人,三十岁以下格全部是伐会刚上海闲话格,三十岁以上格全部是阿拉格种宁,伐时髦了,哪能办?
也许是顺应这种注音文字的潮流。现在上海还有一大帮专门用这种文字写歌的人。我在一家叫“上海宁”的网站,便看到很多歌词。其中,有一首歌叫《重新来古》,古在此意即“过”。摘录部分歌词如下:
无是真饿欢喜弄,为撒弄到现在爱伐懂;(我是真喜欢你,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懂)
到底要无那能特弄刚,弄再伐会无动于衷;(倒底要我怎样同你说,你才不会无动于衷)
伐要在帮无装刚,老拿爱话8了心里相;(不要再同我装傻,总是将话藏在心底)
老早一切无帮弄饿美好回忆,了海个的一天粉碎饿彻底;(过去我与你的美好回忆,就在这一天彻底粉碎)
无告诉自噶一切重新来古,从今早起是一则新饿起点;(我告诉我自己,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
无伐会在为弄伤心,伐会在对弄在意,伐要花头花脑,特无起死。(我不会再为你伤心,不会再对你有意,你不要花头花脑,你去死吧)
这样的歌词,词和意完全没有关系。如此写出来,甚至流传下去,定会让那些研究汉语的人,苦笑不得。
我也是上海人,平时也说上海话。我也主张给予上海话一定的社会地位,要保护上海方言,以及相关的戏剧戏曲。但是,我断断不能认同,目前在互联网上流行的上海注音文字。这种文字的最大的问题,是完全颠覆了汉语的表达系统,有些用法,字与意已完全分离,仅仅起到注音的效果。我在想,即使在使用吴越之语的古代,江淅地区的文人,也是极讲究行文章法和用词准确。有些诗,如果用方言读出来,可能更押韵。因此,我们、特别是媒体应该呼吁,希望年轻人慎用这种不规范的注音文字。如果默认这种文字继续盛行,我看是会误国误人的。
这篇文章该结尾的时候,在北京读书的儿子发来一短信:“侬跟度娘娘刚一爽……”
我晕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