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世平
徐世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487
  • 关注人气:3,9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淡泊谁可知

(2006-05-16 11:10:59)
分类: 如烟旧事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古人名言,亦常被名人引用。然而,大多数人,都是用这句话来做招牌的。淡泊也好,宁静也罢,统统是失意时的自慰而已。

    这些天,维护“如烟旧事”专栏,经常会因为时间和数据,去翻日记。1984年8月和11月的两则日记,勾起无限感慨。这些日记,是关于体操王子李宁的。特抄录如下:

8月日记:

中国派出了空前规模的体育代表团前往美国洛杉矶参加第23届奥运会。他们的专机从北京出发,并在上海虹桥机场作技术性停留。上海大雨倾盆,专机在机场停留了一个半小时。我送报社的特派记者卢璐前往洛杉矶采访。凑巧,在候机厅碰上了中国体育代表团。

   今天,候机厅热闹非凡。旅客们围着那些中国的大牌体育明星,朱建华、童非等等,又是签名、又是合影……我这个人不愿凑热闹,便到处走走。突然,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孤独的李宁。在他的周围,竟然没有明星的“光环效应”!我认识李宁很早。1982年夏天,李宁从南斯拉夫萨拉热窝举行的世界杯体操赛中拿回了三金二银一铜,一下子成了风云人物。我奉命去采访。当时李宁还很年轻,这么多的荣誉,一下子落在他头上,他似乎有点不知所措,对什么都怯生生的,也不怎么会说话。这同他现在的能说会道相比,简直就象换了一个人似的。但是,世事总是很捉弄人的。1983年,李宁似乎不怎么走运了。世界体操锦标赛,江西的童非拿回了两枚金牌,而李宁则名落逊山。比赛之后,国内的新闻传媒对童非大加渲染,竟然把一年前大红大紫的李宁遗忘了。这件事对李宁的刺激很大。

  李宁正闷头看书。我凑过去一看,居然是一本李可染的画册!于是,我们的话题就从这本画册开始。李宁对我说,这本画册是刚从候机厅的商场里买的,挺有意思。

    “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中国画了?”我问。

    “去年吧?!”

    “ 为什么?”

    “因为中国画淡泊素雅,意境很深。尤其是中国画中有许多的空白,而这些空白恰恰又有很深的内涵。无便是有,很有哲理性啊!” 我不知道李宁为什么会对中国画有这样的理解,而且这种感受还相当的强烈。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过去也喜欢中国画,也曾有过几年的热度。我知道李宁对中国画的理解起码是不够全面的。因此我敢肯定,李宁喜欢中国画同他的心境有很大关系。于是,我们便海阔天空地谈了不少中国画的内容。当然,我是醉翁之意不在“画”!而李宁呢,似乎是兴致所至,越谈越谈兴奋。也许是有了共同的话题,我们之间的距离愈加得近了。

  “冒昧地问一下,你对你倍受冷落,有何感慨?”

    “我现在对这些东西看得很淡。”李宁对他身边的“明星效应”不屑一顾,头也不抬一下。

    “你这次去奥运会有什么打算?”

    “打算?”他看了我一眼,说:“没什么,淡淡地去,淡淡地回来。”

    “那奥运会后呢?”

    “我不想再干体操了,我想去念书。说实话,我长这么大,还真没有念过什么书。你说,哪个大学好一点?”

    我对他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还可以。他说他喜欢文科。于是,我便对他说,那还是选择新闻专业比较好。接着,我给他介绍,新闻专业要学些什么东西。我甚至还对他说,如果他想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话,我有些朋友,可以帮忙。

    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临别的时候,我顺便让他在奥运会比赛的间隙多留意一点东西,回来给《新民晚报》写些杂七杂八的文章。他一口答应,并很认真地记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

  11月日记:

李宁带着淡泊的心境去了奥运会。这种心境给了他很大帮助。他在奥运会上拿了令人吃惊的三枚金牌。李宁又成了大红大紫的人物。

    今天,我同邱国翔先生去国家体委训练局采访,他去找举重队的教练,我则去采访李宁,事先约好的。我们要弄一个奥运归来的系列采访。昨天上午,我避开训练局门卫视线,闯进了李宁的房间。李宁正吃方便面,与楼云等闲聊。我将他叫出来,谈起稿约的事儿。他啊啊了半天,说这些天怎么怎么忙。于是,我奈着性子对他说,我们另约个时间,你说我写,怎么样?他想了一下说,明天下午吧!今天,我依约去找他。今天运气不好,我被门卫拦住了。门卫打电话上去,然后传话下来说:李宁不在!我感到失望。在训练局门口俳徊半天,最终决定放弃。但是,没走多远,我忽然看见李宁和楼云骑着车从后面一阵风似地掠过……

   我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不过,很快心平如镜。人家是大牌明星,你又算什么呢?!

    ……

或许,从此我有了一个心结。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采访过李宁。当然,我倒是在各种大的场合见过他,并看见他在电视中以“白马王子”特有的微笑倾倒了许多人。我以为,奥运会前的那份淡泊,从功利的角度看,实为可贵。然而,世事如烟。大概在四年后,我去汉城采访第24届奥运会,并亲眼目睹了包括李宁在内的“兵败汉城”。在汉城,我看到李宁哭了。

此后,关于李宁的事儿,听到不少。他退役之后去经了商,投靠李经伟的“健力宝”集团,并创办了“李宁”品牌的服装。“健力宝”倒了之后,“李宁”牌似乎仍在发展。其中隐情,倒是听圈内人说了不少,没有证实。不提也罢。

看来,淡泊与宁静,不是人人皆可做到的。名人尤其如此。我记得,一位僧人曾说过:

人来人往,皆为名利船两条;

戏里戏外,无非男女人一双。

凡尘俗世,“名利男女”,当是最好的注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