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如烟旧事 |
看惯了京城里的黑灰,兰州的色彩,是令人躁动的。我们这一帮同学,在甘肃日报实习的,一般是在全省跑,出了兰州,情景徒变。从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到陇南山区和天水林区,接触到的人,都是属于中国基层最最原生的一批人。他们的生活,大约几十年都没有改变。尤其是陇中地区,素有“陇中苦甲天下”的说法。当地的农民,全家人几乎只有一两条裤子,需要轮流出门。这些地区缺水严重,生活用水都要从几公里外的地方,用牛车去拉,以至于当地的鸟儿,都能区分水车的空载与满载,也算是奇观之一。相比之下,红色而繁荣的兰州,便如沙漠绿洲。那帮在兰州日报实习的同学,也像生活在“孤岛”一样,相当快活。
罗杰、老焦等人,我们的年龄相仿。他们在兰州日报,跑城市新闻,也包括文化艺术。有一次,我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高寒山区回到兰州,便听说一件新闻。罗杰认识了一位兰州话剧团的小姑娘,已在热恋之中。我记得,她姓茅。名叫什么,忘记了。于是,我们便一起约了吃饭。主要是想看看这位茅姑娘,姿色如何。呵。茅姑娘如约而来。甫一见面,我们均有惊愕之色。她也穿着一条红色的长裤,但十分清纯可爱,更像一位江南女子。对我们来说,看惯了“红两团”(指农村妇女,常年寒风吹而面颊多有两块红),初见茅姑娘,有愰若隔世之感。晚餐之后,我们彼此都很高兴。主要是为罗杰高兴。这小子,还真有一手。我同罗杰,是班上最要好的同学。他从云南考来北京,是我们班年龄最小者之一。我们可以说是无话不谈。包括爱情方面的隐私话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他还替我给一位心仪已久的姑娘传过话。当然,没有什么结果。罗杰毕业后回了云南,长期在云南日报工作,担任过记者部主任、副总编辑。几年前,他也走了仕途,官至云南省委的副秘书长。
茅姑娘是一位话剧演员。当时,著名导演谢晋先生,正准备筹拍《王昭君》。很多报纸,都在刊登谢大导演寻找昭君的消息。有一天,罗杰跑来甘肃日报,同我谈起,说是小茅姑娘就是一个挺合适的昭君人选啊。茅姑娘也有这样的心志。于是,我们决定帮忙。要策划策划,帮助茅姑娘成为王昭君。实习结束的时候,我回上海过暑假,北京同学老焦(绰号而已,他其实叫张岳庚,是我们班唯一一位去过南极的人)则与我同行,我们此行的主要使命之一,便是跑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带着茅姑娘的照片,去找谢晋导演。我们俩傻乎乎的,找到上影厂,径直说要找谢导。门卫瞧了我们半天,有点莫名其妙。问原由,我们也不说。只是说事情重要,非要见了谢导演再说。于是,门卫传话进去。我们俩顶着烈日,在门口等。整整等了两个多小时,谢导演都没有露面。我们大失所望。有一种愧疚的心情。真对不起罗杰和茅姑娘。
谢晋的《王昭君》后来没有拍成。原因不详。但是,我们则想,没有茅姑娘,他怎么可能找得到合适的角色呢?!昔日昭君已出塞而去,而今日昭君,他却居然视而不见。这也是天数。不过 罗杰与茅姑娘,最终没有结合。什么原因,我们也不清楚。不过,罗杰对这位“昭君姑娘”至今仍有怀念。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