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鸟恶补历史、地理课 1
(2010-08-22 21:32: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旅游们 |
我中学时候读理科班,读理科班的高考不用考历史地理,学校马马虎虎地教,学生三心两意地学。更绝的是,我这种非主流人士读的当然是非重点中学,学校干脆就把我们班的历史地理课咔嚓了。小时候当然为此雀跃不已,而等年纪大了,开始喜欢历史,变成主动接近历史,于是心中常常为小时候未接受系统化的历史教育感到遗憾。偶尔心想,可怜见儿的,咱笨鸟多飞恶补回来吧。这不,就去了陕西,这个令我恨不得带洛阳铲上路的宝地。
陕西有陕博,有秦俑,有雁塔……还有红红的延安。这些,早年出差都光顾过的,今次虽然又重游一番,可并未将之作为重点。这一次,是背着双肩包,打游击似的,将地理与历史因果串联,一起恶补。
自周至今,上下三千多年。而这三千年之于自然界,却相当于弹指一挥。三千年风云变幻,朝代换了一个又一个,皇帝走马灯似的轮流着做,记录这三千多年的历史书籍数不胜数,汗牛充栋。而那山,那水,却无声地矗立在那里,几乎巍然不动了三千年:渭河、黄河、沣水、洛水、泾河、灞河、秦岭、华山、毛乌素沙漠……
偏门的人不免有偏门的想法:如果我走近那些不变的山水形成的地理环境,我能看到多少山水间铭刻的历史呢?
为什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为什么“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里人”?
为什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为什么“六出祁山,将星陨落五丈原”?
为什么“铁马秋风大散关”?
以及很多,很多,很多的疑问。
带着多年累积的疑问,上路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