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人口
(2008-07-21 16:21:38)
标签:
杂谈 |
在我还小的时候,国家号称人口九亿。那时候的河水非常清澈,人们几乎什么都拿来到河里洗,包括淘米。除了喝水。那时候家里院前院后都是树,日子过得穷,但是干净。
我现在回想,那时候没污染有几个原因。一是人口相对现在少,工业更是几乎没有,所以污染也没多少。而且那时候有句话,庄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人的排泄物那时候虽然没有专门废水处理设施,可是全都给沤到地里,所以也很难污染水质;其二,因为河几乎是处于原生状态,所以河水的自洁能力强;其三,绿化土地多,人均居住面积小。土壤自洁能力也强。
然后我就想了,现在人口翻到14亿,但这还不够,人均居住面积却是成倍成倍地疯涨。回想过去,在农村的,院子不算,大多数是人均几平方米。城市的更惨,常有一家几口挤十几平方的,没有单独卫生间,很多还没单独厨房。现在呢,卫生间都装到卧室里了,最新推出的豪宅,每间卧室都配卫生间。所以房子能不遍地开花吗。现在城里还有城市规划着,还有见缝插针的绿化,到农村,几乎可以称为戈壁,人们都见缝插针地造起房子,过去的农家小院,只能在更远更偏僻的地方才能见到。
可在发达地区的农村,这样的房子很多还空置着,主人住到城里去了,因为城里生活更方便,城里有工作,孩子受的教育更好。所以有一段时间,农村空心化现象很严重,走进农村,几乎很难看到年轻人和孩子,走来走去的都是老年人。这回汶川地震,我也看到类似现象,年轻人出门打工了,在农村拍到的很多是老人。但这阵子外来人员填补了空心,那些房子被出租了。原因,我估计是城市房价飙升,拆迁加剧,他们再也蹲不住了。同时用人单位也因房地产潮而外迁,外来务工人员都跟到农村。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们长寿了。现在进入老小区看看,住的居民大约有一半是老年人。老年人空巢,老两口住着儿女飞走后的七八十平米的房子。老人去世后,接手这类房子的,很多是外来人员。城市低收入家庭另外算。
就这样,生育增加,寿命增加,外来人口迁入,城市化,等,房屋需求就像无法遏制的野马。这个自然环境越来越失去自洁的能力。
有人总在反对计划生育,可是我倒是要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最好解决人口增加与生活水准提高导致的居住环境改善需求之间的矛盾。地球资源就那么多,按照中国现有人口基数,放开了生育的话,对资源索取的增加远远压倒现阶段生产力增加能提升的产出满足。有些人呼吁尊重生命,但尊重生命首先得让生者有尊严地生存。在资源的蛋糕给越分越小的时候,生存尊严荡然无存。还谈什么尊重生命。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办法确实有待商榷,但是其方向是正确的,必须控制人口爆发性增长。
然而,统计数字告诉我,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于老龄化,我们不需要查询确切数字,只要自己往身边看就是。我国从七十年代中开始计划生育,就算那时候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才五十岁,现在也都应该八十多了。而这帮最初出生的独生子女的父母也开始老年阶段的生活。要知道,这一波的老人们,大多数有宽裕的住房。
因此有个很简单的问题,十年后呢?
因此答案也是很简单,十年后,这些人将腾出大量的房子,而每个独生子女将继承好多房子。而不像过去,是好多兄弟姐妹为一套祖上留下来的房子打得头破血流。
再一个简单问题,十年后,空下来的房子,还有那么多人入住吗?
回答是,除非是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其他地区房屋永远需求不足的神话,只再需要十年,就能打破。如果物业税推出,估计会进一步加快这个打破的进程。
所以房价,就这么简单,没有永远的神话。永远都是供求决定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