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逝的水乡

(2006-12-17 18:37:22)
家住江南农村,村里有条河贯穿而过,河边有青石铺就的河埠头,河埠头边有合抱杨柳遮风挡雨。
记忆中,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河底细草般的红色杨柳根,可以看见河底长发般的水草如风中摇曳,可以看见大鱼小鱼翱翔在水中,记得见过最惊人的一景,是黑压压一群小乌鳢鱼从桥下游过,一条一米来长的大乌鳢鱼潜在乌鳢鱼群下面押阵。很多时候钓鱼钓虾,不得不找个草丛树窝躲起来,免得被水下的鱼看见岸边的人,警惕性大增。
那时候最爱台风天气,台风一来,山水涨发,住河边的人家都泡进小洪水里,我们小孩子高兴,才不管大人们心烦家具遭淹,都扯着裤子到水里玩闹。谁一不小心滑进河里,好几个人跳进去救援,于是打着做好事的名义名正言顺打起水仗,因为台风天终是有点冷,家长一般不许小孩子下水玩。水乡的孩子很少旱鸭子,水乡的孩子视夏天下午每日一泳为生活必须。
那时候我们喝的水是水缸里接的甘甜的天落水,用的水是河里挑来的清澈的水。天旱的时候水缸里的水用光了,我们就去一个吃水池挑水。这个吃水池不大,可水色清冽如绿水晶,如今大约只有九寨沟的水可以比。对于这个吃水池,好像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只准挑水,不准在池水里洗涤水池不知有多深。所以这个水池虽然封闭,可一尘不染。谁也说不出这水有多深,我只知道再旱的天气这里也是有水。吃水池底是茂盛的水草,穿梭于水草间的有小小的鱼。不知是谁往里扔了几条漂亮的金鱼进去,天气好的时候,常可以看见色彩斑斓的巴掌大金鱼懒洋洋游荡在水草间,异常美丽。我小时候去吃水池边挑水,总喜欢坐在吃水池边看一会儿金鱼。
村中央有一口井,井水冬暖夏凉,是村里大家冬夏爱洗衣服的地方,春秋自然是选在河边河埠头洗衣服。井口很大,井很深,我们从小就被警告不许靠近井口,但怎么可能,小孩子都是越被警告越好奇。井边有几棵繁茂的冬青树,夏天稍许遮阳。围绕着井口,原本是稍微粗糙的石板地,石板洗台,可后来村里比较为人民着想,换成水泥。结果没几天下来,井边青苔打滑,去井边打水简直成为危险举动。
大约是81年开始,河水渐渐变混,不再清澈。河面上常常漂浮垃圾,河水在夏天经常发绿发臭,台风天后的涨水也不再清澈,混水的日期越来越多。我们夏天能下河游泳的日子越来越少,即使可以下河,可河底已不再是干净的沙砾或者坚实的河泥,而是变成臭臭的淤泥,非常扫兴。而河道也是被疯长的水葫芦水花生之类的占领,我们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少。
河里挑来的水,最先是用明矾沉淀了后用,可渐渐的,发臭的水用明矾也处理不了,人们就将眼睛盯向吃水池。于是,吃水池里挑水的人频率加大,吃水池里挑来的水亦喝亦用。吃水池越来越浅,露出来的河岸越来越高。
大家都觉得这不是办法,于是那时候兴起每家每院打口井。毕竟还是水乡,地下水就在地下没多远,井水干净,可以洗涤,不过吃口不好。我家也掘了一口井,不到十米深,却最旱的天都不干涸,至今在用。好玩的是,有个同学家以前院子里挖过防空洞,后来用稻草填了。打井时候正好打到那里,捞出来大好的肥料,可就是不能作井。同学家当年积极,挖的防空洞占地辽阔,所以他家因此无处挖井。
后来,河水是越来越脏了,乡镇工业则是越来越发达,河水经常一会儿红,一会儿绿,一会儿咖啡色。有次不知哪儿来的废油将河面整个儿封了,阳光下霓虹般的一片。不知哪个小孩子手痒,往水里扔了一枚火柴,水面爆起好几米的火焰,烧掉半条木结构热闹的老街。河水大约只剩下洗拖把的功能。
河水当然是越来越不能用。而吃水池因为地处农田中间,大量化肥的应用让水池里的水也受到感染,变得富有营养。终于,水底的水草疯长,一直延伸到岸上,而终于有一天,水里也长了混浊的蓝藻。金鱼们早不知去了哪里。混浊的吃水池不再有人爱惜,农民们从此拿来洗农具洗粪桶,吃水池的池水在河水之后,也废了。后来也不知什么时候,吃水池给填了。
我们能用的只剩井水和天落水。可天落水也不再是以前的任何时候都能接,得等海面吹来的干净的风带来干净的水汽,乘大雨把屋面上黑色的各色烟灰洗刷好久之后,才敢打开水缸接取天落水。
于是,85年夏天,我们这儿终于通了自来水。自来水究竟是生活的改良,还是人类向恶劣环境的妥协。
到现在,河边的大柳树全部不见了,村前村后种树的空地全部变成房屋,那条曾经是我们生命的河流,用水泥筑起新的河岸,被删除了无数支流之后,光秃秃地乏味地从村里流过。如今的孩子经过桥头的时候可能再不会像我小时候一样,可以呆坐桥头半小时,看有鱼有虾的水从桥底鲜活地流过,现在大约只能看看两边的风景,可没有成荫大树构成的风景有啥可看的。
前年台风,河水涨过水泥河岸,又把岸边的人家淹了。可这回进户的水,脏得不能触及人的肌肤。
水乡,早已不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