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游江南深秋(3)
(2022-12-06 14:25:03)
标签:
旅游 |
分类: 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 |
这一天的路线卖花鱼村—坑口村—阳产土楼—昌溪村—万二村—深度镇—九砂—绵潭村—樟潭村—渔梁坝—渔梁古街—徽州古城。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清晨起床,先到民宿的高平台上,俯瞰清晨的古城全貌,正前方的远方是连贯的山脉,山上是绿树覆盖,隐约能看到一座古塔,再近一些就是城门,眼前都是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看起来真的很舒服养眼,可以说第一次在电影中看到徽派建筑,是70年代末期,恢复放映老电影时看到的《红孩子》里,看到孩子们的家乡就是这种马头墙,白墙黛瓦的建筑,后来来过安徽几次,对这种建筑印象不是太深,主要是当时无论工作还是休闲,大部分时间是在合肥阜阳亳州等几个城市,那里的文化似乎是黄河文化和淮河文化,徽州文化气息不是很浓烈,虽然也去过宏村典型的徽派乡村,但是走马观花,注意力都在村口那片广阔的水塘和精致的小桥,去过婺源的江湾和李坑,当时觉得那里是江西,虽然也听到婺源原来就是大徽州的一部分,这次加深了徽州的地理概念,徽州真的很大,安徽省的名字,“安”是安庆,“徽”就是徽州,还是先不说感慨了,开始这天的行程吧。
做攻略时,看到一个视频强烈建议去一趟坑口村,昨晚老板娘建议我去九砂村,我查导航坑口村可以到达九砂村,因此第一站就选了坑口村。
清晨,晨曦的透过路边的树叶,迷迷离离碎碎细细洒在挡风玻璃上,秋日的皖南还是很温暖的,行到新安江边,江边的建筑就是一条美丽风景,过了大桥,导航路过一个观景平台,真的很美,这个平台俯瞰下去,绿色的新安江慵懒地流淌着,江边的白色建筑和树林倒影在江水里,就像一幅山水画,在平台上几个上海人,在寻找着好的角度拍摄着山景相片,他们都是长枪短炮,而我就是这个小手机
这里的确风景秀丽,令人留恋不舍(后来好多地方都有这种感觉)。
离开平台走到一个丁字口,一边是坑口村,另一边是卖花鱼村,做攻略时看到过这个村子,因此决定先到卖花鱼村去看看,车行在山间的柏油路上,这里的路修的真的太好了,进到小村庄,才看到这里是盆景的种植村,每家每户都种着各式各样的盆景,车停在村口,向村子深处走去,到处都是盆景,一个村子里的老大爷和我搭讪,问我是不是买盆景的,我笑笑回答当然不是,仅仅观光,又走了一会儿,看到还是盆景,虽然这些盆景很诱人,真的是方寸之间的山水苍柏,欣赏一会儿,也就差不多了,正要转身,一个中年人和我打招呼“怎么就这么走了,不再看看”,我回头和他聊了起来,他说“你来的这个季节不对,春节之后,这里鲜花满山遍野,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花的世界,那时这里非常美”,前面的那个老大爷也赶过来说“是的春天这里非常美”那个中年人问我的行程,我回答“准备从坑口到九砂去”,他马上和我说“不要走那条路,很难走的,那不是官路,而是当地人自己修的,都是泥路,而且很危险,还是走回头路吧,坑口那个村也是春天很漂亮,现在去也没太大意思,既然来了就去一趟吧”。
听人劝吃饱饭,驱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导航到坑口村,这的确是小山村,到了村口下车想咨询当地老百姓,这里正张罗着做核酸检测,我正好没做,当地人员也要求我做,做完之后向村子深处走去,的确这个季节这里真没什么好看的,有个张曙故居,张曙是谁我也不太清楚,在网上查也没有个准确答案,社区工作的一个小女孩和一位先生告知我还是原路返回,不要向前走了。
B
.阳产土楼
调头按照原路返回江对岸,按照自己最一开始的思路先去阳产土楼,然后昌溪村、新安江山水画廊这个思路走。
阳产土楼这个景点开车还是有点远,接近景区的道路越来越狭窄,错车都很困难,到了景区停车场,距离村子还有很长一段路,这段路需要景区的摆渡车,才能到达景区,别说这路真的不好走,比下面的路还窄很多,这些摆渡车司机都是久经考验的老司机,驾驶技术没得说,大约近15分钟才真正到了村口,村口一群当地的大妈围着请求游客让她们做导游,一位老太太缠住我,耐不住她的央求,就让她带着我走,走上平台,一下被这里的土楼风景震撼了,这是这次旅行过程中第一次有这种感觉,这里太壮观了,去年在浙江丽水松阳曾经看过杨明堂村的土楼,那里被称为浙东的布达拉宫,做攻略时设想或许两者有相似之处,那么这里又该称为什么哪?去年去杨明堂村时,村子里没有多少游客,而这里的游客很多,而且大部分是上海人。
这里的建筑不是传统意义上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完全是由黄土夯筑而成的小二三楼,外表都是黄土的本土颜色。后山上面还有飘逸的云雾,更加显示这里的神秘感,这或许是神仙住的地方吧。
老太婆给我介绍每一个这里特殊的景观,透过一个小巷子夹缝看到的景色,被称为“一线天”,的确在这夹缝所剪裁的细条黄色土楼,展现得真的非常神奇,走到对面山上,下面一条从山下一直延伸到山顶的天梯,被称为天梯,那种延伸感,真像是通往天际,在往上走是村子里制高点观景台,这里的风景实际上还没有对面刚刚进来时看到的那么震撼,下面平台上还有一个晒秋场院,这晒秋有点摆拍的意思,我的导游老太太,端起一个簸萁,晒去了起来里面的晒秋物,挺有动感的。
从这里下山,村子里还有几家刚刚开业不久的民宿,还有几个上海人真的居住在民宿里,村子里以郑姓为主,导游老太婆不姓郑,她是嫁到这个村子里的,她介绍说这个村子人最多时有3000多人,现在原住户仅仅160人,且都是老弱病残人士,年轻人都出去到城里打工,一个旅游文化公司承包了这个村子,但是当地人没有什么红利,只是卖点当地土特产或导游开车挣点小钱,开民宿也是仅仅开始,不是每家都开,这个村子的来历据说有千年历史,是战国时期躲避战乱,而选择这么一个山坳里,用干打垒土墙方式建设居所,生存的方式在周围的山区种粮食蔬菜,自养牲畜,属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还有就是种茶,曾经村里原来还有祠堂,文革中被破坏掉,目前正在准备重建。
这里的交通,即使现在交通方式,开车到达都很困难,想象曾经过往千年的生活不知如何度过的,实际上后来几天的旅行看到皖南这种山坳或者山顶上的山村很多,有的来历人类或者历史地理学家也弄不清楚到底他们的来历,世上有着很多的不解之谜,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本身的,过去有的村还有祠堂和家谱,可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将不少的传统和历史割裂,甚至毁灭了,成为历史烟尘。
我不知道祠堂和家谱文化是历史上哪个时期开始起步的,但是感觉是从文革时期彻底取消了,近些年来很多家庭想将这个传统恢复起来,但是似乎现在年轻人都不感兴趣,家族血脉关系似乎已经不是现代人的所关心的事情。
和老太婆导游结完导游费,我又走回景区里,这里真的有点依依不舍,上上下下又走一圈,拍摄一周,终于忍痛割爱,走出景区,乘上摆渡车,下到停车场,赶往下一个景点昌溪村。
C .昌溪村,万二村
昌溪村距离阳产土楼不是太远,开车10多分钟就到了,这是沿着江的大村落,看到村边的油菜地,觉得这里也是春天的游览地,秋天的景色比较平静,过了一座桥拐进小道里,这里有个牌坊,一看就是新复建的,牌坊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纪念碑,表彰对社会和村落做出过贡献的人物,这个牌坊就是纪念父子两个同时获得进士而修建的,旁边是个周氏大祠堂,里面一位老先生在这里免费讲解,他说他就应该是这村的族长,祠堂算是保护得不错,但就是些牌匾,记录着曾经的辉煌,牌位老人说也是文革时期砸碎了,没有了,他说现在社会是礼崩乐坏,社会风气真的不好,当年他的祖辈维护这个村子,可以说是祥和安逸,孔孟之道深入人心,现在什么东西都向钱看,老人十分怀旧,但看他的年龄,在那荒唐年代,可以说是正当年,破四旧时不知是否也出了力。
祠堂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村委会办公场所,村子里大事小情,都要在祠堂召集族人开会,几个族里德高望重的人,有的是族长,还有其他辅助的帮手,反映族群生活的文学作品,近几十年来最有影响力就是陈忠实先生写的《白鹿原》,书中褒奖曾经的群族生活,也是后来被农会搞掉,后来农会失败又恢复,由小说改编的电影比较恶心,而电视剧几乎和原著没有多少区别,张嘉译和何冰两大影星演绎得真是精彩,包括配角刘佩奇、秦海璐、雷佳音都很出彩,只是扮演白嘉轩女儿百灵的演员有点失败,电视剧演绎了祠堂文化对于乡村管理的情况,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里比较成功的模式,任何模式都有着他的优缺点,过去年代的宣传祠堂几乎和监狱等同,完全是封建社会控制老百姓的暗无天日的地狱,现在有点实事求是表现,也不能就说那种家族式管理乡村模式就是最好的,每个社会都有优缺点,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吹上了天,任何管理模式都要有个德高望重,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来实施,过去也的确有很坏的族长,为害乡里,无恶不作的坏人,而现今社会的村霸,村长村支书腐败为害百姓的事也屡见不鲜。
昌溪村还有两座祠堂,我没有再去看,沿着江边驱车,看到一座木桥,这是做攻略时看到的,停下车来走到这个窄木桥,感受昌溪乡村味道,挺有意思的。
昌溪的后山北山岭还有通往深山村落的两条小路,其中的一个村子据说已经没有人居住了,完全是空下来了,看攻略时,那里开车通过不了,只有步行,因此也就放弃了。
驱车往回走,看到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万二村,皖南的布达拉宫”,临时起意驱车向着这个村子进发,这里的山路和刚刚去的阳产土楼不相上下,甚至比那里还要险要,路下边就是深沟,旁边是崖壁,开了大约20多分钟可算到了旅游中心,这里不收门票,下了车一口气登上最高处,这也是即将荒废的山村,没有几户人家,遇到的人不是游客就是村子里的老头老太太,村子里十分沉寂,走起来都慎得慌,看到一位老太太,问了一下她说这里有什么好看的,破破烂烂的房子,村子里都没几个人,别说这个村子还是挺有味道的,条石路,虽然有点歪歪扭扭,但是十分光滑,遗憾的是这里没有一个制高点,不能看到整个村子的全景,怪不得现在不少人都用航拍机拍摄相片,那样的话能囊括全景,在这个村子里在最佳拍摄点拍摄几张相片就下山驱车前往深渡镇,在新安江上享受山水画廊。
D .新安江山水画廊
本来这个路途不是很远,路上对面来个愣爹,不知是在车里打闹还是喝多了,车开的七拐八转的,幸亏自己反应快,刹车躲了过去,没多长时间就到了深度镇,这个镇子是新安江航行形成的商旅镇,现在这里仍然很繁荣,新安江山水画廊的出发码头就在这里,古时候从这里溯江而下可以到达杭州,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这里航运就开始萧条了,河流古代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目前虽然还有的地方仍在进行着航运,但是和辉煌时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本是一条江,这条江养育了江边的百姓人民,造就了两岸的城市,乡镇和村落。 就到这江里体会一下这画廊的魅力吧。
乘上游览大船,船分为上下三层,上两层需要另付钱,觉得没必要,就在下面船舱里浏览两岸风景,实事求是地说,这里秋天的景色或许没有春天漂亮,两岸没有多少红叶和银杏树,但是岸边有着不少的深山村落,一眼望过去,在绿树茵茵里,几座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点缀着绿色山景,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反射出耀眼光芒,游船也是很人性化的,第一个停靠的码头就是九砂村,这里是第一个游览停靠地,这是受保护的徽州古村落,看的出为了旅游这里打造非常浪漫漂亮,花瀑布、晒秋场院、花廊,还有一些小景观都设计的十分浪漫多情,很多情侣都在这里拍照留念,甚是美丽,船上配备两个导游,两个女孩子十分卖力气,介绍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还推荐大家支持一位回乡创业的姑娘的咖啡馆,打8折一杯拿铁咖啡,下了码头不走回头路,沿着江边走下去,浏览村落的风景,真的很美,上船到下一个村落,看看徽州歙县的大花轿。
船行前方路过一个大镇子,岸边的兴盛就看出这里十分繁华,房子建的也很漂亮,有几个船形成的一个似乎是捕鱼的渔场,船行到前面樟潭村码头,游客下船,这里有个红妆馆,里面是一座大花轿,还有婚床等结婚典礼用的传统物品,真的很震撼,民国时代达官贵人还有这个场面,这个大红色花轿也是抢救性修复之后的原物,文革时期也都破坏了。
出了红妆馆,后面山上有课千年大樟树,看过很多樟树,但这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大樟树,十个人都围不过来她,这里的小摊子,村民都在锯一片片樟木,很便宜一元一片,我买少了仅仅买了三片,放到背包里,回来后包里都是樟木的醇香,真后悔买少了,以为村民拿普通木头充当真的樟木,没想到是真的樟木。
回到码头船走回头路,到了刚才看到的那个大镇子,这里是绵潭村,在码头上岸,在这里观看传统的捕鱼表演,撒网捕鱼、锥刺捕鱼、鱼鹰捕鱼等等各种方式的捕鱼,我还和主持人合了一张影,这里是九姓捕鱼的原发地,去年在浙江旅行时,看到梅州那座城市,知道了九姓捕鱼的来历,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了真正的捕鱼。
看完表演,回到船上,一路上欣赏山水画廊的美景,秋日的两岸风景可能没有春天时油菜花开时那么迷人,但也有其独特特点,挺美的。
E.渔梁坝、渔梁老街
回到深度镇码头,在市区里开车转了一圈,这个小镇的确比较繁华,商铺林立,人来人往,比走过的小村子还是烟火气旺盛。这时已经是下午时光了,驱车去徽州古城旁边的鱼梁坝走走。
到了渔梁坝,这也是一座古代遗存下来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的都江堰,唐朝时期建设,明代又重修的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正好有个旅游团也到这里来游览,蹭听导游介绍渔梁坝的主要功能是憋水解决上游人民吃水问题,这条江叫做练江,是新安江的支流,曾经这里也是商贾云集,商铺林立,别说旁边的鱼梁古街就是这里兴盛时期的写照,走进古街,带来的欣喜比看到渔梁坝还要强烈,这条小巷子弯弯直直地真的很美,而且感觉保持着纯朴的味道,不是一点商业味道没有,但很多是纪念馆和名人故居,有的名人是第一次看到,例如:清代纂刻家巴慰祖的故居纪念馆,还有一位画家的纪念馆,等等,感觉这个小巷子文化气息浓厚,这里的建筑也是徽派建筑,沿着江边这些古色古香的房子,真的十分有穿越感,从巷子里走出来,就到了练江江边,这里还有一处李白问津处,江边的景色可以说比新安江山水画廊的景色都漂亮,江对岸的房子都是徽派建筑还有一座大的庙宇,旁边有座据说是宋代遗存下来的古塔,那座庙宇是近几年重新修复的,而古塔却是原滋原味的,接近傍晚,落日伴着彩霞照在河面上,真的有点令人陶醉,走着走着,我发现快到徽州古城了,车还在渔梁坝停车场哪,赶紧收住脚步,沿着河边走回渔梁坝附近,上到停车场,说句实在的这条渔梁老街没有体会太充足,设想第二天早晨再走一遍,第二天想法就变了,还是留点白吧。
F. 回到徽州古城
从徽州停车场出来,从南谯门进入城门广场,周末这里举办着夜市,很多摆摊的人,摆上不少小商品,我在一家小摊上买了小玩意,本来旁边还有一个剪纸摊,剪纸都很好看,但是价格高的离谱,就放弃了,走进大北街找到徽派龙凤徽菜楼,服务员强烈推荐臭桂鱼,10多年前在合肥和屯溪吃臭桂鱼,印象不好,服务员说吃我们这里的,果然上菜后吃起来比以前的记忆真是好多了,或许原来吃的真的不正宗。
吃完饭,在大街上溜达一会儿,就回民宿休息了。
前一篇:江南深秋8日行(2)
后一篇:独游江南深秋(4)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