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漫步天下
漫步天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916
  • 关注人气:2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卫星上天(续)

(2021-10-21 19:55:37)
标签:

卫星

功勋

分类: 往事回首、时事评论

 而后多年之后的日子里,逐步了解到1957年10月4日苏联是人类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61年4月12日,苏联英雄加加林第一次乘宇宙飞船畅游宇宙,1969年5月18日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登月,这个时期中国还在文革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全世界都进行了报道,甚至电视直播,那个时期中国人家里有台收音机就是幸福生活了,电视尚未听说过,即使收音机也是整天红色语录满天喊,什么阿波罗,怎么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们卫星都上天了,的确如此,那时虽然中国很穷,没有苏联美国那么大的国力,但是在航天技术领域和苏美不能说没有差距,但是感觉不是特别大。

 后来在中央电视台看过一部纪录片,虽然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可是在文革期间的混乱年代,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也受到严重破坏,纪录片中大胆地播放了在文革期间几次发射失败爆炸的画面,这在以前是绝对看不到的,中国人在封闭的世界里,享受着社会主义的温暖。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成功载人航天飞行,和第一次苏联相差42年,这是新时代的象征,也是中国征服宇宙的新标志。

回头说两部影视剧里的内容,《诗》片里那些科研工作者在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状态下,无私奉献,“大漠孤烟直”,诗中描绘得十分浪漫,可是这些高知住在漏雨的土房里,吃糠咽菜,拉扯儿女,多么不容易,曾经看过一篇报告文学,描绘当时基地的知识分子生活的艰苦,比电影里差不了太多,他们的孩子们在饥荒年代,趴在饭桌捡拾别人剩下的窝头渣,作为父母的心里那种羞辱感难于言表,后来国家下令,必须保证这些科研人员的粮食供应。

说起这些高知,很多人都是10-30年代生人,在50、60年代正当年,有的毕业于过去的老大学,有的从国外回国做贡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做出了卓越贡献,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相继成功,靠的是什么,全是知识的积累和研究,而在那个荒唐年代,这些人没有被宣传,甚至被贬为“臭老九”,在物质生活艰苦,精神生活贫瘠和压力下,这些人无怨无悔,为这个国家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和生命,影视剧里现在描绘他们的生活,奋斗,心里觉得有点真的很难受。

文革时期的宣传,都是工农兵形象,红旗渠的建设就是农民开天辟地,改革开放后,拍摄的电视剧《红旗渠》才描写了当时的领导找到有知识的大学生,进行渠道设计才取得成功,电影《创业》,当钻井打油遇到困难时,主人公没有研究技术,却在井台上读起毛主席著作《矛盾论》《实践论》,这种瞎扯淡的情节在那个年代比比皆是。

回头想想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的知识阶层并不是很多,但集聚了精英们发奋研究,攻克一个个难关,取得了辉煌成绩,而现在我们的大学林立,学士、硕士、博士满大街都是,可是我们的科技事业似乎进步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小小芯片,将很多的科技企业脖子卡的很难受,各种山寨的产品层出不穷,但是没有看到原发的产品,只是在欧美原发之后进行添加,不能说这些人没本事,添加功能方面,中国是挺厉害,造就了像马云那样的富翁,可是对于科技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哪?我们还是在模仿提升阶段,基础研究缺失不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卫星上天
后一篇:国清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