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市

(2021-07-20 03:04:00)
标签:

夜市

东华门

万象汇

分类: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夏季三伏天,沈阳很多地方都开了夜市,傍晚很多夜市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很是热闹,去年我去了K11的夜市,今年前些日子去了嘉里城的夜市,前天又去了浑南万象汇的夜市,这几个夜市都很热闹,人很多,大部分是年轻人的天地,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溜达的消费者,夜市街里灯光暧昧迷离,真是傍晚休闲的好地方。

夜市

夜市

夜市

夜市

夜市

夜市

夜市

夜市

嘉里城的夜市相对规模大些,人都有点拥挤,好在疫情防控的很好,否则不会有这夜晚的休闲之地,很多摊位不少人排队购买吃的喝的,万象汇那里很多人排队购买油炸臭豆腐,那家的生意很红火,但也使得空气中飘散着臭豆腐的味道,有点煞风景。

热闹归热闹,但是走过一圈之后,还是有点失望,就是这些摊位除了吃的喝的,还有一些艺术品,但是对我这个中年人来说,似乎都引不起兴趣来,嘉里城有几个摊位是鲁美学生租的摊位,买卖他们的DIY作品,说句实话,我没看好那件作品,也没有想购买的冲动,问了他们摊位的租金,他们说一个夏季8000元,怪不得他们卖的商品价格都有点高,怎么说也得把租金挣出来啊,或许我杞人忧天,或许别人会购买的。

嘉里城那里最火的是一家创新冰激凌餐车,排队的人像是不要钱似的拥在那里排队购买,女儿想吃,一问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才能排上,我们就放弃了。

夜市也是一种文化,走过沈阳这几个夜市,似乎觉得还是缺点什么,总觉得不过瘾,虽然嘉里城那里也有表演节目的,但觉得都不是很新鲜,但是毕竟沈阳的夜市文化档次比以前还是有了很大的提高。

想起来90年代初期,到了夏日傍晚,沈阳文化立交桥下,一开始是一些书摊,最初是当时在那里的沈阳工业学院的毕业生买卖自己的书籍,后来逐渐形成市场,有很多卖旧书旧杂志的书摊,有段时间城管还抓过商贩,逐渐的那里还有不少算命的。

后来在展览馆这边逐渐有了买烤鱼啤酒的商摊,一个烤炉,烤几条鱼,还有啤酒,毛豆,花生等小吃,伙计招呼着“烤鱼啊烤鱼啊”,实际上那烤鱼真的不好吃,但也是个小夜生活,回想起来挺有意思。后来在青年公园北马路上,也形成了这样的市场。那时商贩也挺恶心,客人有的喝了一半的啤酒,他们倒入一瓶,扣上瓶盖,第二天再卖。

而我记得沈阳最初的夜市是彩电塔下面对面那条马路上,那里的夜市至今还很红火,不仅是吃喝还有生活用品,都摆在街上买卖,多年不去了,过几天晚上去逛逛。后来南塔街上也开了夜市,规模也越来越大,挺热闹的。现在市内各个区里都有夜市。

看到灯光璀璨,人声鼎沸的热闹夜市,回想起记忆中的几个夜市场景,挺值得写下来的,也算我的一段生活经历。2000年以后的不写了都写过,重点是怀旧以前逛过的夜市。

记得第一次去夜市,那可能也不该称为夜市,似乎是1967年的夏天的傍晚,父母听同事介绍说,沈阳中街的灯光很好看,父母带我到了中街看灯,别误会那时的灯光可不是现在那么光怪陆离,实际上就是几个带有灯光的橱窗,那时中街也不是步行街,环路无轨电车,通过那里,在那里下车,看灯光,实际上就是看商店的橱窗,在那个年代看到橱窗灯光照射就觉得很漂亮了,而且当时不是商品展示,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工人端着一大盘子的芒果,深情地仰望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给工人阶级发芒果,那个年代他老人家说句话是最高指示,发个果也是圣果,当时不知道芒果是什么东西,认为那一定是神仙果,吃了一定长生不老,那个橱窗的宣传画,我记忆犹新,一直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吃到了芒果,才知道和我们北方苹果一样的南方水果。

离开沈阳后,我家下放到朝阳穷山沟里,白天市场稀稀拉拉的,妄谈夜市了。

而到了盘锦,印象很深的是两次夜逛镇内,第一次是刚到那里,晚上到镇内,看到盘锦还有文化读书的地方,很多人在不是图书馆的读书屋里读书,当时觉得很新鲜。当时盘锦虽然是个小县城,文化生活似乎并不很枯燥,还有剧场和灯光球场,在剧场看过很多次节目,球场经常有篮球比赛,印象很深的的两次比赛一次是辽宁省少年篮球锦标赛在盘锦举行,在镇里有个灯光球场,后来在我家附近又建了一个,那次比赛沈阳男女队双双获得冠军,男队在决赛中7分战胜丹东队,获得冠军,女队在常规时间里,锣声响起时进了一个球,本不该算,但最后也算了,战胜大连队获得冠军。当时男队印象极深的是沈阳队的一个小罗锅,打的特别好,另一个是丹东队的组织后卫,黑黝黝的,不言苟笑,打的特别好,还有一位朝阳队的胖子,打的是小前锋,投篮很准。女队是沈阳队的后卫,长的很漂亮,有点和我家在沈阳的邻居国诗很相像。

另一次是全国女子青年篮球锦标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球队都到盘锦来比赛,那时辽宁队大杀四方,轻松获得冠军。

跑偏了,第二次在盘锦有点夜市的场景是1972年镇内的新百货大楼建成营业,夜晚营业到晚上8点,很多人都去新百货大楼去参观,当天晚上周围很热闹,不少年轻人还放二踢脚,那是我在盘锦渡过的最热闹的夜晚之一。

1978年的夏天,我家在营口,这是真正的夜市,虽然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但是改革的步伐已经在下面悄悄地展开,那个夏天营口市政府就在政府门前的广场上举办了夜市,记得报纸还专门报道了,还有一个开幕仪式,市革委会主任(当时还叫革委会)张旗还讲了话。

一天晚上晚自习后,我还专门去了一趟广场夜市,广场周围一圈都搭建了棚子,灯火通明的,那时没有霓虹灯,都是大灯泡,有一家做油炸饼的,我的印象极深,那时一张饼仅仅0.2元,别以为便宜,那是1978年的2角钱,我在夜市里5分钱买了一个学具半圆尺,很晚才回到家,那可能是我第一次逛真正意义上的夜市。

在鞍山虽然也有夜市,但我家住在西长甸,距离市中心还是远点,因此没逛过鞍山夜市。

80年代北京的两个也是值得怀念,一个是爷爷家附近的甘家口商场夜市,那时甘家口大厦还没建设,原来的商场前面广场每天晚上都是夜市,主要的是书摊,我特别爱逛那里的书摊,也在那里买过不少的书,夜晚书摊前还是很热闹的,大家都在那里翻阅书籍,买卖书刊,新年到来之际那里就是琳琅满目的挂历风潮,后来取消了,我还觉得有点遗憾。

另一个夜市就是在王府井东华门的小吃摊,那里曾经名扬全球,外国人都到那里去吃小吃,一开始是北京传统小吃,后来全国各地的小吃都在那里能吃到,我第一次去吃 应该是1988年,每个小吃摊都品尝一下,真的大快朵颐,十分过瘾,后来再去,不仅味道不好吃了,价格也高了很多,份量也少不少,再后来北京市政府取消了那里的夜市小吃摊,那成为一段历史,而王府井目前的小吃街,无论味道份量价格都不是那么吸引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夜市也层出不穷,北京簋街,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西安的回民街,长沙的太平老街,太原食品街,合肥小龙虾路,苏州山塘街平江路等等都是夜市的代表,而台湾的夜市也很有特点,这些在以前文章中都叙述得比较细致了,不再赘述了。

夜市中也代表和展示一个城市的文化,他的内涵,包容,气质,这些在月光星光灯光下,人们行色翩翩,慢慢品味城市的夜色迷离。浪漫的夜铺在城市上空,夜幕下人们正在享受着这绚丽多彩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夜观临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