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70年春节(海上)

(2021-02-14 18:47:06)
标签:

上海

海上邮轮

分类: 上海滩

1970年的春节,我家当时还在沈阳,一家四口住在也就10平方米的两家一厨房的的家属宿舍里,父亲当时先到了朝阳半拉山开展前期工作不在家,家里就母亲和我们姐两个,当时我还在上幼儿园,姐姐从北京回来上的抗大小学,小学和幼儿园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奕聪花园。

春节到了,我们要到江苏镇江和爷爷奶奶家里去,本来每年去北京过春节,而1970年国家一号令,国家机关疏散到全国各地,爷爷工作的第六工业机械部(现在的中国船舶总公司),不少人员疏散到至今仍是全国造船业很发达的镇江。

当时的交通虽然有火车,但是走了一趟水路,乘火车到达大连,还到姥爷姥姥家里去了一趟,第二天在大连港乘上前往上海的客轮,上船之前父母一直嘱咐如何克服晕船,那是我第一次乘海船,我们乘的是四等仓,每人有个床位,在船上一切都觉得很新鲜,儿童的视角就觉得什么都好玩,在船上跑来跑去,看到一二三等舱的条件,一二等仓都在船甲板上面,当时觉得特别豪华,三等仓是小房间,而我们四等舱是个大房间,按照当时的生活标准,这海轮已经可以说是豪华客轮了,夜晚在饭厅里还放了电影《地雷战》,船航行得十分平稳,没有晕船的经历和感觉。

实际上在海上航行有时还是很枯燥的,在甲板上环绕四周都是大海,尤其是夜晚,海面上黑黝黝的,有点瘆人,想象海员的生活真是不易。

前些日子读到余光中的一首诗《与海为邻》“与海为邻,住在无尽蓝的隔壁,却无壁可隔,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蓝天上飘着白云,伴随着大海,海面上真是一无所有,偶尔遇到迎面而行的海轮,十分兴奋,但精神世界里,真是拥有一切。

第二天清晨,随着太阳的升起,清晨到甲板上观日出,那是我第一次在海上观日出(甚至说有生以来第一次看日出),清晨霞光满天,慢慢的太阳从海面上先露出个头,似乎眨眨媚眼,挑逗着人们,在过一会她就升了起来,先是像座小桥,桥两边海水涌起,像是两个在桥头即将约会的恋人,慢慢地小桥变成大桥,恋人已经终成眷属,再过一会就成了红色半圆立在水中,海水也让太阳照得通红,海水一波波地像孩子一样在她旁边簇拥,再过一会儿,她又慢慢现出后半部分,提携着孩子们向上攀爬,最后脱离大海,一个完整的大红球,在海面上似乎颠了颠,冲出大海,没多长时间火红的太阳,和大海里自己的红色倒影说声再见,变成橙黄,挂在天上,普照大海。

上世纪《唐朝》摇滚乐队,唱出《太阳》那首歌,当听到"太阳,你在哪里,太阳我就在这里”的歌词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第一次在船上第一次看日出的情景,随着乐队的歌声,也禁不住唱出“太阳,我在这里”。

轮船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接近上海,到了江海的分界线,那时没有概念,80年代在纪录片《话说长江》中看到泾渭分明的江海分界线,后来又一次乘船去上海,在船上亲眼看到那条黄蓝分界线,在2005年看到的纪录片《再说长江》中,看到这条分界线比《话说长江》那时向东面大海推了8.5公里。

再往前行驶,在海面上看到一座灰蒙蒙的大石头,船上有人说快到吴淞口了,这是快到上海的标志,进入到吴淞口(当时不知道那里叫吴淞口),行驶在黄浦江上,仰望黄浦江上高耸入天的巨轮,觉得他们比自己家住的楼都高,没看到巨轮时,觉得我们乘的船就很大了,但是和那些庞然大物对比,我们的轮船像个小舢板,黄浦江里船舶来回穿梭,川流不息,第一次航行在黄浦江上,幼小的心灵真是有点震撼。(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