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清华的记忆碎片(续一)
(2020-10-06 11:14:35)
标签:
清华大学 |
分类: 北京故事 |
八月的北京烈日炎炎,我们来往于三个自然村,步行几十里,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月黑风高夜时,穿行于青纱帐中,坑坑洼洼小路,摸黑跌跌撞撞,毫无惧意,同组的沈以清正在医治眼病,但克服困难,精神饱满,刘慈群是南方人,也克服胃口不适,坚持下来,刘秀英性格活泼,喜欢打扮,在大家的提醒,进行了改变,我们六位青年学生,在火红的年代中,经受了农村生活的磨练,锻炼了自己,了解了中国农村的基本情况。
在一个月的活动里,清华大学和区委领导两次来看望我们,同学文学宓和唐泽圣给我们送来当时还是很奢侈的糖果,有一次王森和我住在漆黑的小学教室里,从下乡的收获到青年的进步,学习毛主席著作,党史,一直聊到深夜。
1951年8月10日由清华大学团委在颐和园组织我们下乡同学联欢,看见了近一个月未见的清华同学,格外亲切,大家围着一堂,倾心交谈,情绪高涨,大家十分高兴。
1951年8月18日经过了40天团活动,和当地农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解了农村生活,增加了自己的经历和责任感,我们六个也增进了友谊,结成团结和谐的集体。
1952年8月13日,还是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学生们到唐山电厂实习,从学校课堂象牙塔里走到现实书本描述的电厂,在火车上,同学们欢天喜地,说笑唱歌,走出学校,走到现实里,看看现实中的电厂是什么样子的。
回到学校,由于小组活动非常成功,学校安排我在大礼堂向全校师生讲述这次活动的经历和感受,那是我第一次站在大礼堂上台上,面对全体师生,汇报了这次活动经历和感受。一次难以忘怀的人生体验。
1952年8月13日,还是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学生们到唐山电厂实习,从学校课堂象牙塔里走到现实书本描述的电厂,在火车上,同学们欢天喜地,说笑唱歌,走出学校,走到现实里,看看现实中的电厂是什么样子的。
到了唐山,我们住在山坡上的宿舍里,站在山上可以俯瞰层峦叠嶂的群山,潺潺流水的小河,耸立的厂房和烟囱,精神抖擞的工人,如同铁流涌进工厂,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当时的唐山电厂总容量不到3万千瓦,链条炉,人工推煤,高大的锅炉、汽轮机,第一次看到这些现实中的发电设备,真是惊奇,但当时有一种感受,自己在城里享受电灯的光芒,一拉开关很方便,看到书本里的发电原理和发电厂图片,都是那么高大上,可现实中发电厂的工作环境真不是太好,十分艰苦,但是工人们精神面貌十分饱满,感受到新中国不受旧社会资本家欺辱,我们青年学生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流汗,真融入了工人的气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