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在外事处(横向联合,开创多经)

(2020-07-11 12:25:30)
标签:

横向联合

多经发展

分类: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1985年中央和上级机关下发文件,文件的具体内容是企业不能仅仅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和社会上的其他企业进行横向联合,那时的概念不是多种经营,多经的概念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才兴起的,父亲仔细地研究了上级文件,和外事处领导班子开始讨论外事处横向联合的可能性,当时的副处长邹和荣非常支持父亲,大家开动脑筋找项目,父亲交待一定按照文件要求,对方一定是一级组织(那时“法人”这个名词还没有普及),不是草台班子,第二看这个项目是否可行,能否挣钱。
       大家集思广益,开展了工作,找了几个项目,父亲还是不放心,让处里的财务人员和办公室人员到当地实地考察,人员回来汇报觉得这几个项目可行,当时投资了可能是四个项目,养虾厂、火鸡厂、还有另外两个项目,我记不住了,父亲每个项目都和对方签订了合同,不仅下面人考察,父亲有的项目也亲力亲为,到实地考察,主要是看对方是否是一级党组织,这很重要,不是照本宣科,但红线一定不能跨越。
       这些项目有的一开始很好,有的投资周期较长,不能马上见效益,但是每到年节都能收到这些企业送来的产品,大家过年过节都有很多东西发。这时其他部门也进行这种横向联合投资,其中一个公司说是投资拆船业,那个年代还是比较火爆的,这个老兄还到大连去看了,首先那不是一级党组织,就是一帮骗子草台班子,在现场这帮骗子草台班子对他热情招待,他想看看那条即将拆的船,对方打马虎眼说船在外海,去的话需要直升飞机,得先预约,他喝饱了吃足了,一高兴不看了,甚至协议都没有签署,认为对方是100%靠得住。
       结果这帮骗子草台班子拿到钱就跑了,他们的投资实际上就是被骗了,这下可轰动全局,领导一下就把他撤职了,他不服认为父亲外事处也投资了,怎么就没有问题,东电领导找到父亲,和父亲谈这件事,父亲心底无私天地宽,说随便查,只要我吕恩民在这里有一丝贪赃枉法的问题,你们把我撤了,就是开除了,我也二话不说。交待手下人积极配合纪检工作,实话实说,不用任何藏着掖着的。
      纪委真下功夫,到了各个项目所在地进行调查,调查了很长时间,投资协议、合同、财务账目、资金去向、对方的组织情况,都进行了调查,最后结论是认为外事处投资的项目,完全符合中央和上级文件精神,合同协议完整,对方组织情况都是一级党组织,没有发现任何贪赃枉法之行为,纪委的郝正芳后来遇到父亲,竖起大拇指,老吕好样的,真是党的好干部。
       那个年代很多人的观念是,投资马上就要见到效益,甚至几天就能回本赚钱,认为天上下雨不是雨,而是人民币,这也是电力行业的惯性思维,电厂发出了电,送到千家万户,马上就得收电费,不缴费就停电,电不用推销,基本上不愁销路,尤其是厂网一家的年代,统一核算,经常是以网补电,即使电厂效益再差,也能从全网考虑给他补贴,例如原大连电厂,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话,他早就该关门歇业了,一是烧油电厂,机组很小,每年净亏损7000多万元,但是全网核算,每年不亏到7000万以上就算盈利,中国人的脑袋就是好使,厂网分开后,发电公司可做不起亏本买卖,赶紧拆掉,在电厂大连解放广场黄金位置开发房地产。
       一般老百姓是上面观点也就说得过去,问题是有些领导的眼界也就那么宽,一次全局大会上,某领导就说"老吕说投资能回来,可现在还未回来啊”父亲就在台下,不太开心,会议结束后,东电火电一公司经理高喜成走过来和父亲打招呼,“老吕,别上火,我们一公司在外面都有投资,谁都能保证都挣钱,而且时间这么短,怎么就说以后不挣钱”,患难之时见真情,老高的安慰起了很大的作用,父亲的心情好了很多。
      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事情很多,有成功的有失败的,而外事处的投资并不能说是失败,而是时间短,尚未见到效益,此时媒体上的宣传,也为这些刚吃天下先的勇敢者撑腰打气,姐姐就找了一张当时主流媒体报纸上的文章,标题就是《改革允许试错》,文章的内容就是针对这些对敢做天下先的试水者抱不平。
      东电领导换了之后,来了新局长赵希正,他在也是全局大会上特别提出“多种经营就是有赔有挣,不能心急,外事处就带了个好头,敢为天下先,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父亲当时已经调离外事处,在职大担任校长,听了赵的讲话,终于找到知音,感觉到心里热乎乎的。
       那几个投资项目,在父亲调离之后,东电新领导来之前,XGD带领一批人进行清算,将资金要了回来,但是真是遗憾,哪些项目后来有的发展得十分壮大,成了行业里的佼佼者,如果坚持下去,就会见到很好的效益。
       父亲被调离外事处,父亲没有什么想法,觉得组织让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我自己分析可能是某些小人在后面做乱,进谗言,父亲对主管外事处的那个XGD非常看不上眼,有时不给他面子,有事情直接向主管领导汇报,X非常惧怕父亲,知道自己这两把刷子不是父亲的对手,而且父亲很了解他的底细,他最惧怕的是父亲的脾气,发起火来当着众人面,自己有时下不来台,父亲在外事处时,他几乎不敢问外事处的事,就是几次父亲不给他面子,他胡说八道,父亲脾气一上来,就给他弄得十分难堪,父亲一离开,他就开始反攻倒算,外事处后来的处长WBJ及老百姓烦死他了,赵希正来之后,给他扔一边了,他就没了底气,乖乖地呆着了。
       父亲在外事处的故事还未讲完,下一篇继续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