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往事(2)初到十五中
(2020-06-22 09:55:10)
标签:
鞍山鞍山第十五中学 |
分类: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
上一篇插入了鞍山的一段历史记忆,这一篇继续第二天去上学的经历,张带领我去了鞍山第十五中学,这是一所老学校,坐落在实际原来也是东山坡上,从带有别墅的山上的小路下来就是这所学校,学校临街一座三层楼房教学楼,在校园的东侧还有一座后建的建筑,中间操场上有个大坑,坑底下是已经建设好的所谓战备教室,这是备战备荒时期的产物,一直没有彻底竣工,后来学校及外校学生组织在那里劳动过,直到操场北侧的教学楼竣工后,这个大坑才逐渐被填上,在主楼的东西两侧建设了两排平房教室,我后来就在东侧的19班教室上课,后来新教学楼竣工后,平房教室改为校办工厂,生产冰棍,当时的校园比较凌乱.
刚刚大学招生时这所学校考上了40多名大学生,仅次于鞍山第一中学,一下名声大振,由于好名声,加上毗邻台町,因此鞍钢大白楼(鞍钢总部机关大楼,日占时期建筑,由于外表白色,因此得名)和市政府及很多有头有脸人物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我到这所学校先是插班到21班,当时班级已经没有座位,只好在最后一排的过道里坐下,我旁边的一位帅哥同学,我还记得他的名字“边防”,还有前面的穿着黄军装的可能是随军家属儿子,说话口音是南方口音,另外就是后来还有联系的张伟迅,还有一位叫陈某的,后来上班后我还在同学潘杰家见过他,还有一位徐大庆的,他写过一篇关于他家经历的作文,欧阳老师在课堂上还表扬了。老师的情况从课任老师说起,数学马老师,他的一只眼睛有点斜视,但讲课很好,英语老师刘群,后来分班后我的班主任,整天大大咧咧的,上课走来走去的,当时我从营口来,营口还未开始英语教学,因此自己心里有点不自信,其他的老师似乎没有什么印象。。
重点说说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欧阳代娜,这是这个学校的品牌老师,她是教语文的,全国特级教师,第一批大学生就是她带领下打出的品牌,后来学校还组织了小班,她做班主任,送走一批批学生,再后来又培养少年班,她的另一个身份就是著名作家欧阳山和草明的女儿,怪不得她教语文那么好,原来是有遗传因素,在她出生的那个时期,很多文化人都愿意给自己孩子起个比较洋气的名字,冼星海的女儿就起的是冼丽娜,还有李富春和蔡畅的女儿李特特,都沾点洋气。但是欧阳的父母婚姻没有贯穿始终,解放后草明带着女儿在鞍山生活了很长时间,她的描写工人阶级的文学作品都是那个时期写出来的,不知道为什么她回北京后,为什么留下了女儿在鞍山,他们夫妻两个的作品我曾经阅读过几篇,时代特点比较突出,大革命时代的欧阳山的《三家巷》后来拍摄成电影。
我第一次听说草明这个作家的名字,是从张际华和母亲聊天中那里听说的,张是电业局办公室文字秘书,的确很有才气,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欧阳代娜的女婿,也就是草明的外孙女婿,因此对欧阳老师一家的情况非常了解,文革中草明和欧阳山受尽苦难,本来自己有些存款,也都全被没收。
就是我上学的鞍山第十五中学,文革期间也是灾难重重,欧阳代娜老师由于家里父母的黑色背景,猜想也遭了不少罪,她后来给我们上课时讲述了在这个学校东边的楼中在文革中发生的悲剧,当时的中学生由于观点不同,发生激烈辩论,然后就是动手,将一位学生活活打死。
而文革时期鞍钢闹得更凶,曾经的全国劳模老孟泰活活被打死,革新能手王崇伦也惨遭迫害,平反后到哈尔滨市任市委书记,在那个时期吃块豆腐都是奢侈品的年月,他作为市委书记放下身段,亲自过问下基层解决了哈尔滨市民吃豆腐难的问题,大家感觉他真是个接地气的市委书记,是个好官,当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还报道了他的事迹。
接着就是知识分子下放潮,很多支援鞍山和鞍钢建设的老知识分子这个时候可倒了大霉,拿我同学潘杰一家来说,父亲是鞍钢的老专家,是唐山冶金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和后来的冶金部部长周某某同窗好友,文革期间他不下放,还得有人干活,但是家属可逃不掉,结果夫人带着三个孩子下放到海城的小山村里,在此期间潘老先生由于生活没有规律,大冬天睡凉炕,结果患了严重的肾病,伴随一生。我的同学杨XD家下放到营口盖县农村里,他在回忆那个时候自己很小,觉得盖县靠近海边,生活还挺有趣。
这是上到这个学校及后来了解的一点情况,在这所学校里渡过了大约是三年时光,下面慢慢叙述。